田歌話當年
文緣
2017-04-08
那一天,時間已經很晚了,本來是田歌應沐浴上床的時間。
但茗著茶,田歌本人心情極好,抓者筆者,述說這一路來寫作生涯 ……
※ 到台北打拼
那一年 15 歲,田歌認為雖然家境不好,但也不甘於漁村的生活,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僅於此。
於是在媽媽的協助下,賣了爺爺留給他約 100 平米(約 30 坪)的田地,所得的 500 元,部份給家用,部份給他支身到台北學習關於「影劇」方面的知識。可是那個補習班拿了錢,並未認真的教導學生,田歌學不到東西,就這樣過了不到半年,田歌只好回到蘇澳的老家幫忙。
※ 人生第一個大貴人
但是田歌那顆蠢動的心,依然時時刻刻想要到台北闖天下,想要有一番大作為,以改善家裡的經濟,盡一份孝心。
在那時,田歌就認識了現在的妻子(以下簡稱「吉」),田歌向「吉」訴說他的抱負。沒幾天,「吉」將自己的私房錢,相當於一兩個月上班的薪水 250 元交給了田歌,讓田歌感受到那份溫暖,也重啟了田歌到台北的創造機會。(那時倆人還未結婚)
筆者轉向田歌的夫人,
筆者問:「台北的誘惑多,您不怕田歌一去不回 ?」
田夫人:「不回來 ? 那就算了呀 !」 田夫人悠悠的一笑。
田歌感性的說:「她真的是我的大恩人」
田歌接著說,他人生最大的轉淚點,就是在這筆資金,若沒有這筆錢,田歌可能就是現在還在小漁村捕捕魚、種種田。他真的謝謝他妻子的資助。
(筆者心裡在想:天呀,這完全就是電視劇的情節。)
※ 寫小說生涯
田歌第二次到台北,拿著少許的資金,先到一家租書店,當無薪的店員,在那兒領者微乎其微的零用金與三餐的供應,從早到晚看著店。(在那兒他認識了常來租書的男作家 "海燕",也是田歌的第二個貴人)
田歌在書店裡,自知學識不高,反正在啥都不能做的環境下,既然在書店,那就盡可能的 "讀書" 吧,他相信,「知識」才是他未來的墊腳石。
到了十八九歲的田歌,像一塊海棉般的,已吸滿了各種文學的基本知識。
而那時候,武俠小說正興起,於是田歌決定離開書店的工作。而他的貴人(海燕)很仁慈的讓田歌到他家住宿約一、兩個月。這段時間,田歌常跑到港邊的廢棄船上練習寫作。而「海燕」也常鼓勵田歌。
有段時間,田歌興起辦影視雜誌的念頭,可惜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維持。但因為到處採訪的原因,認識了當時的製作人「游娟」。
後來,田歌也不負「吉」的期望、與「海燕」的鼓勵,寫出了一部部極為轟動的武俠小說。
自 1961 年起, 也開創了所謂業界有「鬼派」之稱的風格,是先驅、也無人能出其右。到了 1963 年就已有 11 套的武俠小說問世。
田歌說,對於「鬼派」之稱,他認為,他只是將武打動作與情節描述得詳細,對於他人的批評,他不以為意,因為有太多的追隨者與粉絲。也因為如此,墊定田歌未來走向電影或電視劇時,每一個動作都是他所在意的,要求動作品質是到位,讓觀眾看得滿意。
※ 寫電影劇本
在田歌住的地方,其隔璧的一位小姐認識片廠的老闆,將田歌介紹給這位老闆,一聽是武俠小說的知名作家,很是高興。
於是讓田歌開啟了寫電影劇本的大門,也深受大眾的喜愛。
※ 進入電視圈
田歌說,在成名後,想到以前曾經認識游娟,而游娟也知道田歌的知名度很響亮,於是倆個人相見歡,一拍即合。
所以田歌就一路從編劇、製作,從台視、華視、中視,爬到很有知名度的影視媒體人。
各電視台爭取田歌的參與,希望可以一起合作,而田歌也不負所望,履履在電視史上創佳績。
田歌說,之所以可以將相關的電視劇做好,是因為他自己全力投入,不僅在劇本上求新求變,在現場的錄影,田歌也幾乎每景必到,見到錄的影不到位,會立即與導演討論,甚至立即要求重錄,所以才有辦法做出好的節目。
最後田歌再次強調:
因為有「吉」的協助,因為有很多貴人的協助,加上他自己的努力,才能讓他一路開啟重要的大門,她這個敲門磚,他感恩 !!
從上台北,到他的武俠小說成名前的那一段時間,「好苦呀 !」,有時還在公園裡睡呢 !!
他勉勵所有的人,要不怕苦、肯犠牲,有信心'有毅力,把眼光放遠,一切準備好了,就等機會會上門 !
夜深了 ……,
我帶著一點歉意,離開田歌的家,
但也心懷無限的敬佩與尊敨。
第二天,急著將田歌的故事補上,讓世人知道,田歌的故事,其成功真的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