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關於 / 台灣武俠小說界四大流派

節錄

葉洪生 / 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2013-08-06

關於 / 台灣武俠小說界四大流派

自 1950 年代末至 1970 年代初,台灣武俠小說界基本上是四大流派並存。這四大流派代表了當時武俠小說創作總的發展趨勢,各有不同的旨趣、品味與訴求。為便于讀者按圖索驥,能有概括性的了解,茲依據其流派特色,分別列舉部分知名作者書目于次︰

    1. 超技擊俠情派︰融合過去 "北派五大家" 小說特色,轉形易胎而作︰特強調神功密藝/玄妙招式,以敷陳兒女英雄傳奇故事,為 1960 年代台灣武俠小說界的主流派。早期代表者如臥龍生《飛燕驚龍》、司馬翎《劍氣千幻錄》、諸葛青雲《紫電青霜》、伴霞樓主《八荒英雄傳》、獨抱樓主《碧玉弓》、墨余生《瓊海騰蛟》、蕭逸《七禽掌》、孫玉鑫《柔腸俠骨英雄淚》、武陵樵子《******》、慕容美《風雲榜》、柳殘陽《玉面修羅》、曹若冰《玉扇神劍》、司馬紫煙《白頭吟》、雲中岳《古劍懺情記》、高庸《天龍卷》、易容《王者之劍》、獨孤紅《雍乾飛龍傳》等,皆膾炙人口。

    2. 按︰

    3. 此派其後有有所變化發展,如司馬翎小說以推理斗智及雜學取勝,自成“綜藝推理派”;

    4. 柳殘陽小說以描寫幫會/黑道的殺手生涯為主,自成 "鐵血江湖派";而諸葛青雲、獨孤紅小說則偏好風流才子/紅粉佳人故事,遂形成“才子佳人派”等等,不一而足。

    5. 奇幻仙俠派︰以模仿還珠樓主之飛仙劍俠及神怪、法寶為主,想入非非。早期代表著如海上擊築生《南明俠隱》、醉仙樓主《太乙乾坤》、天風樓主《雍乾異人傳》、東方玉《縱鶴擒龍》、丁劍霞《神簫劍客傳》、南湘野叟《玉佩銀鈴》、蠱上九《河岳流雲錄》、向夢葵《紫龍佩》、徐夢還《靈翠峪》、秋夢痕《翠堤潛龍》等。其中以海上擊築生(成鐵吾另一筆名)的水平最高,有還珠之風。

    6. 按︰

    7. 此派衰微最早,部分作家如東方玉、丁劍霞等則轉入 "超技擊俠情派"。

    8. 1970 年代初蕭逸重返武壇,則改弦易轍,陸續寫下《塞外伏魔》等四部劍仙小說,可視為“奇幻仙俠派”之余波。

    9. 新派︰打破傳統武俠說書可久,採用新式分段、以及現代文藝筆法/技巧創作。早期代表者如古龍《孤星傳》、陸魚《少年行》、上官鼎《沉沙谷》、古如風《海兒旗》、秦紅《無雙劍》、憶文《翠蝶紫虹》等。

    10. 按︰1966 年左右,古龍脫穎而出,接連以《武林外史》、《絕代雙驕》、《鐵血傳奇》(楚留香故事)、《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名著掀起“新派”武俠狂潮巨浪以後,前述各流派即逐漸向“古龍新派”靠攏。多數作家迫于市場壓力,乃紛紛東施效顰,以致文風丕變!

    11. 鬼派︰拾還珠《蜀山》之余唾(採其中之下乘邪魔外道),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跡近變態。代表者如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江南柳《血雨腥風》、孤獨生《血海殘魂》等。台灣武俠小說 "濫惡" 者流,概述此類。彼等也有一定的市場號召力,為中下階層讀者所歡迎。

註:

  • 本書之兩位作者並未瞭解當時 1960 年代的時代背景、人心人情,經濟狀況納入考量,實屬不公平。

  • 將所有愛好 "鬼派" 之讀者,"為中下階層讀者",確不知在四、五十年後的今天(西元 2000 年),許多人都已在社會上有一番的地位,對於兩位作者的身份,實為不智的批評。

  • 因倆位不知,對於愛好武俠小說愛好者,"看小說" 時的心境,常為 "借字惜情" 以舒發當時的心情。難道非 "鬼派" 讀者,就是高尚人士 ??

  • 所謂的「鬼派」稱呼,『田歌』本人從未如此自稱。而依市場訊息,想必兩位作者以此分類,亦應是未經查證、以網絡上之資料挪為此書之評語。

  • 將小說評為 "濫惡" 一類,想必作者未深入此類武俠小說的情境,以一己之見,錯評連連。

  • 本 [註] 對於此書之相關內容無權評比,但作者給予『田歌』之評比,實屬不佳,因為作者對於『田歌』之背景、著作、風格不瞭解的狀況,即予所謂的 "評語",實非應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