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小說︰計有《陰陽劍》(1961)、《劍海飄花夢》(1962)、《血龍傳》(1962)、《魔窟情鎖》(1963)等書。(另見田歌小說書目)
作者 : 葉洪生
[ 轉載 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 “南琪” 書系作家作品舉隅 ]
南琪出版社成立于 1965 年,發行人是黃仲全。初由南琪書社起家,從事批發通俗小說業務;並與華源出版社結盟合作,凡華源所出武俠書,均標明南琪出版社印行。因此該書系最早可上溯到 1961 年,為蕭瑟、晨鐘(即田歌)、溫玉、幻龍、金鼎等二三流武俠作家初出道之溫床,本無可稱述。但在 1970 年代中,該社卻抓住商機,大量出版古龍、臥龍生、孫玉鑫、柳殘陽乃至司馬翎、司馬紫煙等小說︰或真或偽,或真偽參辦,莫可究詰。(如掛名上官鼎作者全屬偽書。)今將其早期武俠小說出版概況略述于次︰
蕭瑟小說︰計有《碧眼金鵬》(1963)、《大漠金鵬傳》(1965)二部曲、《神劍射日》(1965)、《淬劍煉魂錄》(1966)、《潛龍傳》(1967)、《神火焚天》(1967)、《鐵劍金蛇》(1969)等書。
按︰蕭瑟本名武鳴,生平不詳。聞以《旋風曲》(?)起家,1963 年因撰《落星追魂》(旋風出版社印行)而成名。同年仿司馬翎《劍氣千幻錄》人物、布局作《碧眼金鵬》(坊間皆誤為《碧眼金雕》)。居然有三分神似;而其演武寫情亦有所發展,奇幻處尤有過之。蕭瑟文筆流暢,可列入二流武俠作家之首;惟其良莠不齊,致難成大器。
晨鐘小說︰計有《陰陽劍》(1961)、《劍海飄花夢》(1962)、《血龍傳》(1962)、《魔窟情鎖》(1963)等書。(另見田歌小說書目)
幻龍小說︰計有《冷虹劍》(1962)、《蒼穹血影》(1962)、《殺星末日》(1962)、《孤天星月》(1963)、《閃電驚虹》(1963)、《傲視江湖》(1963)等書。
溫玉小說︰計有《劍玄錄》(1965)、《尼嬰記》(1966)、《聖劍凡心》(1966)、《獨臂雙流劍》(1967)、《傳燈錄》(1968)、《風流箭》(1968)等書。
金鼎小說︰計有《血劫》(1962)、《魔劍》(1962)、《雌雄榜》(1963)、《閻羅宴》(1964)等書,皆乏善可陳。
曹若冰小說︰計有《空谷香》(1969)、《傲霜劍》(1970)、《魔中俠》(1970)及《獨眼龍》、《雙龍記》、《青衫游龍》、《女王城》、《絕情十三郎》、《斷劍殘情》等書。
按︰曹若冰本名曹力群,江甦泰興人,1926年生,學歷不想。1960年由黎明書局出版處女作《玉扇神劍》,得到肯定,即專事武俠創作,惟無固定碼頭。1968年以後,方加盟南琪陣營,陸續出版了十余部小說,水平一般。而從1980年起,為了因應武俠市場之不景氣,曹氏乃大量減少長篇創作,經常于《民族晚報》發表武俠小品(一日刊完),達數十篇之多。其最後一部武俠長篇《漂泊英雄劍》(1985)曾于《台灣時報》連載,但未見出版,不知何故。
另在成名作家中,司馬紫煙交南琪出版的作品較多︰計有《千樹梅花一劍寒》(1964)、《孤劍行》(1965)、《金陵俠隱》(1968)、《情俠》(1970)、《英雄歲月》(1970)、《一劍寒山河》(1970)等六部。而1961年南琪重印臥龍生處女作《風塵俠隱》(1957),用為老點新聞第一炮,尤引人注目。
總之,1960年代南琪書系人單勢孤,敬陪末座。惟自1973年起,古龍與春秋呂氏交惡,其作品大半為南琪取得,計有《九月飛鷹》)(1973)、《火並》(1973)、《大游俠》(1973)、《多情環》(1974)、《天涯•明月•刀》(1974)、《劍•花•煙雨江南》(1974)、《金劍殘骨令》(1974)、《武林七靈》(1974)、《風雲男兒》(1974)、《邊城浪子》(1976)、《白玉老虎》(1976)等等︰其中不乏舊書重刊、改頭換面之作。
此外,掛名臥龍生的小說亦多︰如《搖花放鷹傳》(1970)、《煙鎖江湖》(1971)、《玉手點將錄》(1971)、《金鳳剪》(1972)、《無形劍》(1973)、《花鳳》(1975)、《金筆點龍記》(1975)等書,多屬泛泛之作。
至于司馬翎後期作品,除《人在江湖》(1975)尚多可觀者外,余如《情俠蕩寇志》(1974)、《白刃紅妝》(1974)、《杜劍娘》(1975)及《艷影俠蹤》(1975)等書,則虎頭蛇尾,真假參半,多由他人續完;其他名家更無論矣。
最離譜的是,南琪主事者竟乘司馬翎移居香港(因故不能返台)之際,毛用司馬翎筆名大量盜印金庸小說︰如《劍客書生》、《獨孤九劍》、《神武門》等偽書皆是。而南琪置原作者于不顧,恣意妄為,尤無商業道德可言。至此,台灣武俠小說江河日下,乃步履蹣跚走向衰亡之途。在下一章中,我們將有進一步的論述,茲不再贅。
武俠專門雜志、插圖以及其他
以上筆者針對 1960 年代台灣八大武俠書系的作家作品粗略新型了一番統計與回顧︰雖然不夠周延,亦足可看出當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況。而在武俠雜志方面,除最早期的《武俠小說旬刊》(1957年由玉書出版社發行)外。尚有《藝與文》月刊(1960年由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伴霞樓主等合辦)及《武藝》半月刊(1970年由春秋出版社發行);可惜多不能持久,坊間仍為香港所出《武俠春秋》、《武俠世界》之天下。
一般而言,台灣武俠名家小說會同時交付島內外報刊連載,久而久之,乃成為慣例;且往往連載未完而書已上市,讀者亦是為理所當然。這種特異現象在 1960 年代的台灣屢見不鮮,甚至延續到 1980 年。而凡刊載于海外(如香港)報刊者,或改作者名,或改書名;或為主動,或為被動,以致造成一書二名及兩個作者撰寫同一故事的混亂情事。乃為有志研究者平添無窮阻力與困擾,令人傷透腦筋!故其著書立說每多舛錯謬誤,實因以訛傳訛所致,亦莫可奈何。
令在小說插圖方面,最早死真善美出版社于 1957 年所印東海漁翁《四海英雄傳》(即香港老作家蹄鳳著《游俠英雄傳》)及《清宮劍影錄》二部曲,每回附有三幅雲君所繪插圖,饒有故去。而從1959年起,真善美書系開始選擇性的為武俠小說配圖。如司馬翎《劍氣千幻錄》前四集每回配兩幅插圖(畫者不明),以後則無;陸魚《少年行》每章則配一幅插圖(畫者 "另人");而上官鼎《沉沙谷》則自繪插圖,別開生面;但古龍《孤星傳》則全無插圖。可見配圖與否,並不一致;端由發行人主觀認定,可有可無。
最特別的是,春秋出版社力邀 "另人" 為臥龍生《天香飆》所繪插圖,每章多大四至十五幅不等,堪稱所有武俠書之最。而先後由明祥、春秋兩家出版社印行的諸葛青雲《豆蔻干戈》,更急需采用另人、南丁、三毛、王三等四位畫家的插圖,乃首開一書多繪者的記錄。至于其他書系所出小說亦間有配圖,惟不及真善美、春秋兩家之多。總之,此風延續至1965年為止,終不復見,也許是因當時武俠出書量太大,為圖省事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