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为三峡最险处。峡北的秭归为屈原的故乡、相邻有汉代王昭君的故里。
梦境
南津斜陽落
西陵风帆歸
镇镜倚江畔
西坝依故壘
求道
稚子求学至
书院增华辉
相识語依依
求道天恢恢
修道
青灯照缁衣
黄卷萤窗微
曉隨晨钟去
夜伴暮鼓回
惜缘
文山千万重
不度誓不歸
二中结此缘
六十共余辉
梦境
南津关:长江西陵峡东口。江面狭窄,江水如剑,急流咆哮,在峰峦叠嶂中刺出一线通道,堪称壮观。待破门而出,则化险为夷,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朗。
西坝:位于长江中心的一个小岛。除了宜昌人和川江船家,知道西坝的人不多。长江自西向东冲出南津关后,在下游三公里处,长出两个并列的江心沙洲:大者居宜昌古城之西,曰西坝;小者居西坝首部偏西北,曰葛洲坝。两坝比肩而立。有歌咏曰:“面面皆江水,层层是峡山。人烟丛树里,麦浪古城湾”。
镇镜山:长江夺南津关而出,途经宜昌镇镜山,抖抖所夹带泥沙,形成两个江心洲,然后,轻装上阵,一路浩荡东去。二中就座落在镇镜山下,背依镇镜,面朝西坝。有诗歌记之:“渔妇荡尾桨,渔翁撒细网。网得鲤鱼见,卖与客船上”。
求道
1970年元旦,在学校操场围坐篝火旁,听元旦社论,彻夜无眠。还记得:“旧世界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王冠落地”。不由得热血沸腾,立志求大道:解放全人类。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一定不会辜负世界人民寄予我们的希望。”
修道
因是住读,早晚都有自习,学习时间是很充分的。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里读书。那时学校不用电铃,上课敲钟。“铛-铛铛”的节奏是预备铃;“铛铛铛铛”就是上课了;“铛-铛-”下课或者熄灯,是我们最期盼的。以前从未住读,学校的生活很新鲜,也很怀念。
特别是晚自习,晚餐后休息一下就进教室了。教室里很安静,同学都认真做作业或者复习预习。大家都是来自各个中学的佼佼者,到这里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各自暗暗较劲,你追我赶。那时候,同学们都很自觉,学习气氛非常好。虽说毕业后还是上山下乡,可是大家都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
惜缘
后来,为了建葛洲坝、三峡大坝,二中迁入市区,由住读变为走读,环境心境就大不如前。我们是最后一批老二中了。欣闻全班同学齐聚,共贺花甲之年。千山万水,不得前往同喜,遂作此文并其它杂记,与诸位同学共享之。
呜呼,我那远离尘嚣的二中,我那梦境里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