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班的三十位同学,除了李玉岚不幸早逝之外,现在的这二十九位应该说个个都是人才。在三年的大学学习中就可看出,大家能歌善舞,有的是运动健将,有的是书法家,人人都像海绵一样吸允着周边知识的水份。
现在回想起走过的每一步都会感到亲切与实在。回首往事,我们会觉得每走过的一步都是不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与坚持,终趟过了一道道激流险滩,现在终于到达了安全的彼岸。小学时期朦朦胧胧,初中还幼稚可笑,高中虽已慢慢懂事,但还是一批没有成熟的孩子。在人生的长河中,孩提时代虽然短暂,它却是我们成长的前奏。只有进入了大学,我们才真正长大,这个时期既是身体与心灵塑造的关键,也是我们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的开始。
经过这四十年的磨练,我们二十九位同学虽各奔西东,从事不同的事业,但我认为成就辉煌。由于有母校的栽培,老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帮助,在我们之中造就出了一批教育学家,政治理论家,银行家,教学管理家,外事活动家,翻译家,企业管理家,图书馆学家,编译家和政府官员。今后还会出现大批的旅行家。现在以兴平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又要浮出水面了,我们中教授与付教授级的学者应该占了多数。难道这不为之欣喜吗。今天我们各位的表现应该说没有幸负母校的希望,特别是锦高同志的期待,远在美国的周老师他如果知道每个人现在的经历一定会十分高兴。我们今天的一切可以告慰去逝的张汝康老师和刘达明老师,正是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人生就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故事,仔细揣摩,回味无穷。大学时期,各自都有过梦想与期待,但那时的梦想未必是今天的结局,但如果没有当初的梦想也未必会有今天的结果。当你现在回首过去从人生一步一个脚印数数时,就像兴平同志《路在脚下》一样那是一步一步迈出来的。
去年在开同学会之前,陈哲玉要求每人总结一句话,作为同学会的收藏,可惜未能如愿,我当时写了这么一句话:努力与奋斗是成功的基石!三年大学生活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后来分配到四所地质院校,又为我们自己学习生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记得兴平同学刚进入大学时,来到从北京搬到武汉一小批读书的图书馆时,他就感慨自奋地说到:我要把这里的每一本书读完。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丰富我们应有的知识与见解。最后,我们并没有读完那小小图书馆中的所有书籍,但他这种雄心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正是今天成就的初心。
我己经读完了兴平同学巜路在脚下》大学生活的篇章,他的日记写的很真实。其中写到我们英语班同学第一次在北京到长城游玩的情景。当我们在长城上与一对外国夫妇相遇,我们开始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们的交谈,并获得了这对夫妇的肯定与表扬。至少给我们增添了大胆讲英语的信心。八十年代未,我在和周明琛老师通信时,他也提到了长城那一幕,认为我们这批人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学外语就是要敢于开口,讲错了不要怕,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这正是后来我们教自己的学生提出的方法。
在兴平的佳作中,不难看出由于时间垮度过长,好多人的名字发生了变异。Liu sijing 就有三个“思金”“思经”“思京”,协成同学有了两位即严协成和杨协成,连我们的指导员锦高同志也成了劲高,丁书记的名字也好像变了,连堔圳的亚军,不再是第二名了,成了亚君。再就是书中提到的肖芳华,更是一个外来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英语班的同学中无人姓肖。这也难怪四十多年前的事谁还记得那么清楚,如今大家都进入了老年时代,可以理解。
记得四十一年前,派遣到成都的六位同学在九月初宜昌集合,可能我记忆有误那是:孔夫子(繁金),李志明(明志),何顺通(大顺),韩不定(永定),杜桂花(桂枝),刘老三(鄙人)。这六人乘船逆江而上到达重庆,然后又坐了一整夜的火车到达了天府之国的都城。走出车站就感到了一絲凉意,比武汉和重庆凉爽多了。这时饥辘咕咕,我们的桂花大姐找到车站的小食店想给大家买点早点充饥,还未等她开口,店老板就向她吼到:吃砂子?,这时杜大姐吓了一跳,初到四川,才知道成都人真能吃,连砂子也要吃。可不是地方方音的表述给我们带来了笑话,人家问她吃啥子,就像武汉人问你吃“么事”一样。
事业与成就如同建筑高楼大厦一样,靠的是一砖一瓦,不管别人怎样看你,你自己必须坚定地努力下去。刚毕业不久,葛非亚(亚非)带着一个美国的地质学者到成都地院访问。地院召集了上百人的干部与学者参会,葛非亚的翻译口齿伶俐,流畅自如,为我们的同学争了光。会后成都地院科研处处长走在我们几位同学的后面说到,人家这小姑娘多有才能,并指着我们的背后说到,这几个才是窝囊废,不中用。听到这样的议论,心中无比愤怒。
一年后,成都地院引进了一位美国老太婆耒教学,李志明担任她的生活翻译和教学助理,经过几场教学演讲,这位处长改变了他的看法,认为李志明不错。八五年美国在成都成立总领事馆,我被选派到总领馆担任高级领事助理,首席英语翻译。在八五年十月,时任美国付总统的布什到成都宣布美领馆开馆仪式,我当时担任美国官员的翻译,那位处长作为嘉宾也来了,会后,他拉着我的手说,为我今天能在这样的场合担任重要的翻译而高兴和自豪,他最终自责到,过去错怪了我们:你们从武汉分配到成都来的几位同学,个个都不错。好样的。后来我们和他成了朋友。
美领馆的工作大部分是文字与口语翻译。Can I go somewhere? 你能直译吗?在翻译中随机应变很重要,而且不能让人感觉尴尬。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我与美领馆的官员去西藏访问,离开拉萨驱车前往日嘎则,要行驶二百来里的山路,而且大部分地区无人烟,为了防止路上遇到藏独分子,外办的车上配备了步枪和冲锋枪,中午吃饭只能找一块平地吃着携带的干粮,美国官员是一对夫妇,他们吃着从美国带来的各种罐头。吃了喝了,你就要排泄,荒山野岭之中哪有WC,车开了不久,美国女官员对我说:Mr. Liu. I want to pick up a rock. 当时我完全蒙了,满山遍野的碎石,你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呢?我马上意识到,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立马领悟了她的意思,但又不能译出来,因为她还懂一点中文。我对开车的师傅说到,你把车开到一个有遮掩的地方,美国人想去哪挑一块石头。司机一头雾水,这时美国夫妇大声笑了起来,此时,司机也恍然大悟了。
我们虽然只有二十九个人,现在各奔东西,都已进入了黄昏暮年,但对曾经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来说,祘得上桃李满天下。欣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