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Saturday, December 5, 2015 4:46 AM
游船最后一天, a little sad as expected, 有点失落感,正如无数次人生落幕一般。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期待、新的舞台、新的表演,和新的结束。
早上好,布宜诺斯艾利斯(西语“好空气”或“顺风”)!此行的目的地。
布市是个有模有样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在世界上应该也是排名靠前的。整个城市设计布局都很合理。有大型船坞码头,有火车站汽车站,地铁和公车发达。古老殖民地风格的大楼建筑和现代高层建筑混合,街心公园和绿荫草地不时出现。跟想像中的南美城市不同,有些到了欧洲的感觉。虽然,还没有到欧洲去过。
早上,天气很好,蓝天丽日白云,和风徐徐。上岸,到市中心区附近游玩。看到大型的火车站,地铁站。看到市中心的高大纪念碑。然后,不小心逛到了步行一条街。这里商家林立,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据说明天(周日)就不开门了。这里很象武汉的江汉路步行街,不知为什么,南美到处都可以让我联想到童年的武汉。应该是武汉当年有太多欧洲(半殖民地)的痕迹吧。童年的住房壁炉阳台,街对面的法国领事馆,法国梧桐遮盖的林荫道,江边各式的欧式大楼,还有江汉关和大钟的音乐。今天的大武汉给人一个正在建设中粗糙和浮躁的现代感。童年的记忆,只能在遗留的小巷和老马路中慢慢寻觅。不想,在地球的这边,在世界的南端,在一个风情迥然有别的南美国家,童年的记忆在这里搭上时光隧道的流星,断断续续地在闪烁中延续。这是从来不曾料想的。
12月6日 离船上岸:(布市游1)
Sunday, December 6, 2015 5:43 AM
7点早饭,8点离船上岸。海上行告结束。来从不匆匆,去总是匆匆。
导游接我们到旅馆后,我们开始自己活动。
贵族公墓 Cementerio de la Recoleta: 上午参观了阿根廷最大的墓地(香格里拉雷科莱塔公墓)。据说这里是世界四大公墓之一。公墓在布市内。从我们住的旅店后面就可以看到,只有两个街区。导游没有带我们去看,我们自己走过去看的。
据说,公墓初建于1822年,土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各家买了去,永久产权。买了以后,可以向地下挖,去世人的棺木一层层分别码进去。地面以上盖个小房子。小房子盖成什么样,就看各家的审美和财力了。阿根廷人所尊敬的于1952年去世的第一夫人伊娃·庇隆就長眠於拉瑞科雷塔公墓的杜阿爾特家族陵園之中。公墓象个雕塑园,里面雕塑精美大气、千姿百态。有些墓室重新维修后,黑色花岗岩石和白色大理石加上硬木棺椁,在彩色玻璃的映照下,既庄严肃穆又富丽堂皇。有些大概后继无人,墙顶之间杂草丛生,断壁残垣中显得残旧衰败。相比美国的阿灵顿公墓,这里显示着富人和权力的奢华。我们没有导游介绍,自行在里面跟那些故去的名人达贵寒暄了一番,然后,感慨万般的走了出来。
福地驰名慕游人
黑岩白石城府深
王公将相声名赫
死后残垣杂草阴
玫瑰虽凋芳香在
贝隆夫人尊女神
墓园奢华后人事
千秋功过在民心
公墓出来后,对面就是一个自由市场。和美国的跳蚤市场类似,小贩们各自拥有一个铺面(桌子)上面是遮阳的棚子。铺面上摆着各自的东西。有艺术品绘画摄影作品,更多的是当地的手工艺品,其中皮货针织还有马黛茶(mate)用品。比索跟美元的官方汇率是$1比10阿根廷比索,实际交易要高一些,可达13到14.5阿根廷比索。算算自由市场上的东西,也不比美国便宜多少。买了几个马黛茶的吸管,$5一只,比在乌拉圭要便宜一些,算是当地的特产吧。
接着参观了当地的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里游人寥寥无几,守卫比游人还要多。我们一行进去,算是给艺术撑了点门面。不过,好像那些艺术品,几幅现代作品和雕塑,看起来寻常一般,也不入我们法眼。倒是艺术博物馆前空地上有几株大树,颇能夺人眼球。大树象南方的大榕树,树干要好几人合抱,尤其根部发达,盘根错节地凸出在地表上,就象热带雨林里的千年老树。
午间,寻得一个露天午餐之处。坐在阳光下,隐秘在树荫中,点了一个肉菜混合拼盘,两人$25,还很不错的。乔治老板又请大家饮酒:品尝六种生啤酒。轻飘飘回到旅馆,不由得小息一下。下午,看看周围的环境,步入一家购物中心。小巧玲珑的商店,橱窗和周围环境都很安逸,虽然是夏日着装,但是已是圣诞节的气氛了。所住的旅馆区域很好,也很安全。在路上随便走和吃饭,都很随意。听说,布市有些地区就不是太安全,导游重申:要将背包抱在前面,而不是背早后面。沿路边的水果店里的水果很新鲜。用在旅馆柜台换的$5阿国比索60,购得白水一大瓶和一些樱桃。
晚间,看布市有名的探戈舞。探戈、烤肉和红酒是这座城市头顶灿灿的光环。Esquina Carlos Gardel会是想看更正宗探戈的首选,当然价格也不算太菲。坐在舞台下的餐桌上,一边享用阿根廷的 Angus beef 安格斯烤牛排和红葡萄酒,一边观赏舞台上热情奔放的阿根廷探戈。在经历了80年代大学那些扫盲班后,我至今也没有毕业,仍是一个舞盲。在我有限的舞蹈了解中,探戈舞是热情而又优雅的欧洲舞蹈。原来,探戈的发源地来自阿根廷的民间舞蹈,慢慢自下而上地被社会接受,渐渐转到欧洲,被上流社会接纳,然后风靡世界。这里才是正宗的探戈,这里的探戈奔放大于优雅。
满场酒香牛肉肥
探戈美腿满天飞
南美女郎多奔放
焉得丽人胡不归
12月7日 岸上游(布市游2)
Monday, December 7, 2015 7:23 PM
上午开始由导游带我们布市游。
阿根廷钢花 Floralis Genérica 不锈钢花公园:一朵巨大的花朵由不锈钢制成。西班牙语 FLORALIS GENERICO 意思是百花的代表。花朵高23米,关闭时16米,开放时32米。每天早上开花,正午为盛,到晚间逐渐合拢,听说晚上还会有灯光。早晚开放和关闭由人工电动控制。
Avenida 9 de Julio 七月九日大道:是布市的一条街道,得名於阿根廷独立日,1816年7月9日。七月九日大道1935年开始建设,完成於1960年代。七月九日大道拥有不寻常的宽度,号称世界最宽,有18条车道。因为它跨越了整个街块,相邻街道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10米,大於美国纽约曼哈顿。布市地铁也沿此大道延伸,在大道上可以看到公车和地铁车站。步行穿越七月九日大道,通常需要通过两叁个绿灯。沿七月九日大道,自北向南由以下地标:法国大使馆、哥伦布剧院、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共和国广场、与五月大道交汇处的堂吉诃德雕像、前交通部大楼,以及宪法车站和宪法广场。
Obelisco de 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纪念塔 -我们曾第一天步行到此,是布市的地标。位于 Corrientes 大道和 9 de Julio 大道交汇处的共和国广场。为了庆祝布市建立400周年,1936年由建筑师阿尔贝托·布莱比施(Alberto Prebisch)设计修建了这座方尖碑(Obelisco),碑高67.5米。
我们下榻的旅馆位于城中高档居住区,据导游讲。这里有许多领使馆,街道干净整洁。不巧,在一个部门大楼前的街心公园边上,地上躺着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May Square:五月广场,市政府和国家机关中心广场。建造于1580年,与布市是同一年代诞生的。其前身是“大广场”或称“胜利广场”,记载着阿根廷几百年来的各种历史政治时期和运动。广场是以“五月革命”,即1810年5月阿根廷人民发起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斗争命名的。五月广场是阿根廷的象征,见证了阿根廷共和国的独立和城市的发展。
Pink House (La Casa Rosada)玫瑰宮:是阿根廷總統及其屬下辦公的所在地,是阿根廷國家的最高行政指揮中心,標準的十九世紀義大利風格的建築。也是阿根廷最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築之一。1850年,根據時任總統多明戈的建議,將外牆塗成了粉紅色(以前是白色的外牆)。一百多年來,各屆政府一直沿用了該色,因此總統府也被稱為玫瑰宮。据导游說,當時特地在塗料中混合加入了石灰,牛血、牛油以保證外牆不易褪色。
總統府前换岗的士兵
Catedral Metropolitana 大都会教堂:广场旁边有一个大教堂,是当今教皇方济各 Pope Francisco 原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教堂。主教座堂在16世纪初建时颇为简陋,目前的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有18世纪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没有钟楼。内部保留了18世纪珍贵的雕塑和祭台装饰,以及丰富的新文艺复兴和新巴洛克装饰。教堂内有拉丁美洲民族英雄圣马丁陵墓,墓顶为圣马丁铜雕卧像,身着独立战争年代红、蓝戎装的士兵持枪守灵。墙壁上置放称为“阿根廷火焰”的火炬,于1950年圣马丁逝世100周年时开始点燃,到现在一直熊熊燃烧。
阿根廷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据导游将,至今女权运动尚在争取自由堕胎的权利。不过。据说这位教宗颇为开明。认为进化论及大爆炸理论是真实的,天主不是魔法师。访问巴西,被问到同性恋问题,他回答:“如果有人是同性恋,而能怀善心追寻天主,我有何资格论断?”方济各希望天主教会宽容慈悲对待堕胎妇女、避孕和同性恋人士。为此,我为这位教宗祈祷。
拉博卡 La Boca:是布市的一個區barrio,位於市東南,邻近老港口。早期居民多为刚刚到达的移民。住在窄小的房子里。传说,早期移民为了让房子和生活增加色彩,向港口的船员讨要刷船多余剩下的油漆来油漆他们简陋的房子。剩余的油漆一次不够涂完一间房子,移民就向后来的船员讨要,往往一个房子要好几次才能完成。所以,拉博卡早期移民简陋住房是五颜六色的。这是拉博卡的一个特色。阿根廷著名足球俱樂部博卡青年隊位於此區。参观拉博卡的游人很多,商店也多,东西也很便宜。我们用$8就买了一套马黛茶具还带有茶叶,另人难以置信。
沿河新区:原为废弃码头,15年前被大学购买废弃仓库当教室,各种公司随之而来,房地产市场大涨价。如上海浦东新区一样,成为新兴办公区。河上一桥,造型奇特,导游解释为探戈舞女一种舞姿。该桥名为“女人桥” Puente de la Mujer。
图左是欧式建筑与河上游船,图中为中国商业银行大楼,图右为女人桥。
12月8日 岸上游(布市游3)
Tuesday, December 8, 2015 4:29 AM
Buenos Aires Delta Tigre Tour 此行最后一日,虎城三角洲白银之河游。
Tigre (Tiger老虎)蒂格雷(虎城)是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城市,离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28公里。据导游讲,该城市的名字来源于早年曾经那里猎杀“老虎”或美洲虎。虎城位于 Río ParanáDelta 巴拉那三角洲,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和周末的景点,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服务方便抵达。
小镇坐落在由几个小溪流和河流创造的一个岛屿,始建于1820年。该地区首次由欧洲人来种地,发展港口以服务上游的巴拉那河给三角洲和带来的水果和木材加工。我们停车观光了当地古董商店。沿河可以看到河边餐厅酒吧,赌场和游乐园。
虎城也是参观巴拉那三角洲的起点。乘坐摩托艇是游览其内部连接的河流网络的最佳旅行方式。沿途可以看到划船俱乐部,无数的游艇码头,平凡人家的住所和优雅的豪宅,以及高档的旅馆,餐馆,茶馆和简单的野餐地点。
导游讲,Río de la Plata - Río Paraná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全長五千多公里。拉普拉塔河,实际上是南美洲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集后形成的一个河口湾。其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银之河”。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东南部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河长约290公里,其宽度从西端两河汇集处的48公里逐渐扩大至东部与大西洋相交处的220公里,最宽处约达29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河口。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
我自小在长江边长大,那是一条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的长河。我看到的长江最宽处可达2公里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听过 20公里宽的河流,更没有看过。记得我们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港口时,就听导游讲,坐船40公里就到了对岸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时侯,我印象中的港口是在海上,是跨“海”到对岸。这时候才明白,是坐轮渡渡江“河”到对岸。如今在拉普拉塔河前,看着一望无际与天边相连的河流(黄色的水),大开了眼界,才真正理解了“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宽”字怎么写。
我们的游船从虎城一条狭窄的支流出发,经过密集的河流网络,驰向首都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在蓝天丽日白云中,江面上白帆点点。水鸟在河面上欢叫,河风徐徐迎面扑来,此刻的世界是那样的宁静祥和。对岸是连绵的高楼大厦,正午的布市在阳光中迎面拥抱着我们。
收关之游:Teatro Colon 科隆国家大剧院
三角洲游毕上岸,和团队告别。十人中有四人将取道智利圣地亚哥市返美。我们剩余六人在河边寻得一个意式餐馆吃了午饭。面足水饱,继续下午旅程。目的地:科隆国家大剧院。从地图上看,似乎离餐馆不远,决定步行前往。12月的布市,午后气温很高,加上阳光明媚,走起来身上开始冒汗。到了大剧院已经4点种,前心后背汗水浸湿。
大剧院4点后将不能参观。参观时长50分钟,每批人数不超过30人,解说语言为英语和西班牙语。我们刚好赶上英语导游最末一班车。门票:180比索,不接受美元。
科隆大剧院是全世界5大著名剧院之一,仅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米兰拉斯卡拉剧院的世界第三大歌剧院。是座典型的文艺复兴式的庞然大物。座位之间宽敞舒适,音响效果更是完美绝妙,有人甚至说过:“科隆剧院唯一的缺点就是它的音响效果如此完美,以至于1个小小的失误也会被听的一清二楚”。牛哇!
大理石走廊里有无数根圆柱如一尊尊雕像,有耀眼的金箔。多拉多沙龙更如鹤立鸡群。满屋黄金饰镀,那一排排晶莹透亮的棱形吊灯,把屋子映照得一片辉煌。巨大的礼堂,四壁金光灿灿,脚下铺着红色天鹅绒地毯,透出一派奢华。
剧场大厅呈马蹄形,面积7050 平方米,并围绕着7层包厢,拥有观众座位3200 个。厅内设有世界最大的舞台,长35.25 米,深34.5 米。红色的天鹅绒帷幕绣满了典雅的图案。大厅的穹顶还装饰着阿根廷著名画家劳尔·索尔迪(Raúl Soldi)有关音乐舞蹈题材的绘画。
虽然我们此次无缘,没有机会欣赏歌剧。在大剧院里最好的“总统包厢”坐一下,环顾四周和底下的舞台乐池,也可安慰自己一下,算是不虚此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