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邮票在不同时期起作不同的作用,但就是在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它仍然起作原始的作用,传递鸿雁。当然现在的确用它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传递信息就在弹指一挥间。为什么还用它去漫长的等待那渴望的消息呢?今天它更多的价值在收藏。
谈到收藏我说到过酒的收藏,今天我提及对邮票的收藏。那还说起我在美领馆工作的话题,那时,我每天都会收到国内国外不同地方的来信,信封上的邮票各种各样,新奇可爱,就这样萌生了我对邮票喜爱,算起时间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大学期间,我们的居住条件较好,和教室一般大小的房间只住四个人,我记得我的室友之一就是保罗。
每周学习是非常紧张的,谁都不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一到周日,除了短矩的懒睡一会儿,起床吃饭,然后就去自己手洗衣服。随之回到寝室开始写信。我们四人基本步调一致,没有谁大声取闹,也无人高歌燕舞。每个周日大家总要写上好几封信,有的是问候父母,关心兄妹,有的是向老师汇报,向同学请教,有的那就说不清楚了,不过那时我们还小,情未开窦末燃,算得上是那种独立,清纯,天真活泼的青春少年。
写信在我们四个中,保罗写的是最多了,因为平时课休时,收发室送耒一叠一叠的信,大部分都是他的。收信与写信应该是成正比的,别人给你写信,你不回复,除了父母以外,其他人不会死皮赖脸地缠着你,要不然就是那恋爱中的男女主人翁,对方要分手,其中一方要死死地纠缠不放。
保罗每天都会收到一大叠信,周日就要一一回复,每周他至少要写十多封。写完信就得贴上方寸邮票寄出去了否则,那就留到现在成为书写历史的见证了。保罗每次到邮局去除了寄信就是买邮票,八分的邮票他每次都是整版整版的买,每月十八元的补贴他至少三分之一都用在了邮票上。
一天,保罗的父亲到武汉出差,很自然父亲要来看儿子,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儿子是他的骄傲,同时父子之情仅有信中的交流是不够的。有了见面的机会,当面倾述,那该多么痛快。
保罗的父亲走进我们的寝室,我们四位都在专心写信,当然,前辈的到来,也給我们带来了欢快,端茶送水,搬凳请坐这是基本礼教。待保罗的父亲坐下后,我们又开始尚未完成的书信。保罗没有收拾他的信件,对父亲的到来也没显得特惊喜,还在清理那一封封的来信,清理完后,又开始张贴邮票,也不知是邮票买少了,还是这一次信写的太多,还有几封信没贴上邮票。如果在以往,他会找我说借几张,可今天他没有。突然他向其父亲问到:你带邮票了吗?
这或许是儿子在向老子的一种撒娇的表现。父亲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话,一股热血直冲脑顶,狠狠地看着儿子说到:我又不是造邮票的。保罗觉得失望,自讨无趣,只好低着头苦笶到,没有就算了,何必那么激动。我们在旁的三位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想笑却又不敢笑出声,只好抿嘴而笑,从此保罗向父亲索要邮票的笑话在班上传开了。我相信大家看了我今天的拙文也会坦然一笑吧。
现在看来,保罗父亲的生气,不是别无道理,我认为他不会认为是因为保罗的信写多了,浪费了金钱,在我看来,父亲老远而来看儿子,你却爱你不理,不说应该给他一个热烈的拥抱,至少你要把他老人家放在心里,让父子之情升华在交谈之中。
保罗的邮票就写在这里了,但这件事使我看到我们今天的后代,虽然邮票他们不会找我们要了,但不能让手机替代了邮票来琉远我们的亲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