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风骚世纪间
华夏悠悠五千年
五六十年逢敌手
三十五载化狼烟
新老文明喜交融
昌明科技创新天
重组格局大智慧
共谋大同驻人间
回顾中美之交
郑和西洋七番下
美洲尚无五月花
清廷康乾逢盛世
殖民旧地新国家
后起之秀新大陆
引领风骚追华夏
庚子之役天下乱
八国联军陷京华
天朝自此蹶不振
公車上書图变法
志士仁人复相继
沉浮半世起中华
二战同盟抗邪恶
飞虎神鹰卫滇缅
马帅司徒促和谈
国共大陆台海间
鸭绿江前誓三军
中朝比邻肩并肩
五次战役逢对手
打谈言和板门店
合纵连横谋天下
东西冷战铁幕闲
封锁制裁大棒舞
蘑菇悠然彩云天
倾力相援挺河内
辽阔后方情无限
浴血雨林下西贡
巴黎城下和约签
失道寡助人心背
一叶障目蔽泰山
新老大国运智慧
小球推动大球旋
愿化兵戈敌为友
烽火台上无狼烟
故宫白宫齐携手
求同存异创明天
中美有关历史大事记:
1405年
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
1620年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一百零二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1684年-1799年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從康熙帝到雍正、乾隆中期,出現了經濟全面繁榮的局面,清朝國力達到其鼎盛,嚴格而言,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期間。這段時期,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其時間跨度至少有10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史學界及教科書中,一般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1775年—1789年
美國獨立戰爭始于1775年,美國革命結束於1789年。喬治·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900年
八國聯軍是指英、法、德、美、日、俄、義、奧,是一支除了為阻止義和團對北京使館區的圍攻與保護在華僑民與中國基督徒之外,還鎮壓義和團而派遣的聯合遠征軍;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主權。影響所及,清帝國內部及東亞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衝擊,間接導致清廷進一步衰落、日俄衝突等變化。
1911年
1911年,辛亥革命(清宣统三年)。在孙中山领导下,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以及所有的大國,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美国和中国同属于同盟國,二戰的胜利一方。
飛虎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
1949年
1949年,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中國共產黨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获全面勝利。是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該日也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为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前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8月中旬,北朝鲜人民军将韩国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领土。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将战火扩大至中国东北。在朝鲜战争开始四个月后即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之后阶段,中国称为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并肩作战。美国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撤换了麦克阿瑟元帅,并从全球战略格局角度出发,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64年
1946年,毛泽东说出一句有关“纸老虎”的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1956年到1958年,毛泽东先后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陈毅元帅放出豪言:“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10月16日,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5年—1975年
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為受美國等反共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共產主義國家陣營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
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詹森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森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攻佔了全越南。
1972年—1979年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