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际,常有野鹿与车相撞,陈尸路边。不禁想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之说。
仿五言古詩记之
蹦跳林间鹿
殭卧路边土
本欲釜中烹
腥膻不胜箸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⑴ 麕(jūn):同“麇(jūn)”,獐子。比鹿小,无角。
⑵ 白茅:草名。
⑶ 怀春:思春,情欲萌动。
⑷ 吉士:男子的美称。
⑸ 朴樕(sù):小木,灌木。
⑹ 纯束:捆扎,包裹。
⑺ 舒:一说舒缓。脱脱(duì兑):动作文雅舒缓。
⑻ 感(hàn):通假字,通:撼 ,动摇。帨(shuì):佩巾,围腰,围裙。
⑼ 尨(máng):多毛的狗。
短短47字,历朝历代议论纷纷。我比较信其质朴率真一说。小鹿白茅,少女懷春,舒而脫脫,無感我帨,多么纯朴,活脱脱东土的伊甸园。不失为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纯真性情之歌!
全诗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朴实率真。第三段转变叙事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情景交融,含蓄诱人,描写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
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篇,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想封建社会过度,礼教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较开放,古代男女对性的态度不像后世般受礼教禁锢,所以男女表达爱情还是比较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男欢女爱是人纯真性情的流露,不能言其淫艳、不符礼义廉耻。
后人鉴赏《野有死麕》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民俗风情及文化背景才不失之偏颇。然而,时至今日,还有人将其联系到大陆中共如何如何。民主社会,当容纳百家之言。只得让那些礼教禁锢者的封建卫道之言尨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