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學習點

  • 眀良千古

    • 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很多。清代文字狱很厉害,当时文人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把“日”易为“目”,意思是“睁眼写错字”。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 这有两种说法来解释,因为题匾者为请代人吴英,有人把它与清初文字狱相联系,避用"明"字(封建时代避讳字,都是在原字笔划上或加或减一笔),免去无妄之灾;另一种强调之所以用"目"旁,说"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才能识人、识势。你能不能判断那种说法对?"明良千古"匾,取"君明臣良,千古垂范"之意。

    • 明君良臣,概括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梦想。忠义礼智信等等封建文化的影响,遍布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浸染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现武侯祠牌匾 “明良千古”入选

  • 不見劉禪

    • 劉備之側有供奉其孫劉諶,卻無其子劉禪。

    • 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後,先殺妻子,而後自殺;他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後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於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魏國,當上安樂公後「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

  • 岳飛寫的前出師表

    • 岳飞在路过南阳武侯祠的时候,将诸葛亮《出师表》抄写了一遍。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 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其目的与孔明雷同,都为了表达对于朝廷的忠心,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决心,通过写文不仅是表忠心和决心,也为了使朝廷增加对其的信任,从而能用人不疑。

  • 武侯祠中趙雲挑武官第一,卻著文官服?

    • 儒將。指有學識、風度儒雅的將帥。文采武功都很出色的將領。

    • 趙雲有勇有謀,上馬可以征戰沙場,下馬可以進言制定策略,確實是一員非常難得,武藝超群的儒將。

    •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后离开公孙瓒,追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对蜀国的建立功绩昭彰。

    •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局观的儒将。

  • 武侯祠正堂為静远堂。在屋脊上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雕刻

  • 攻心联

    •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游喜神方

    • 28日,農曆大年初一,成都傳統的「游喜神方」大型仿古祭祀活動在四川成都武侯祠舉行。自宋代以來,每逢新春佳節之際,成都人就有出南門,「游喜神方」,踏訪武侯祠,拜謁祈福、吃茶會友的習俗。蜀地百姓將劉、關、張、諸葛亮等蜀漢英雄人物,視為心目中的忠、義、財神,合稱為「喜神」。「游喜神方」就是前往喜神所在的方位祈福,祈求一年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