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亨利‧法羅(Henry Farrell) 亞伯拉罕‧紐曼(Abraham Newman)
譯者: 林少予
出版社:聯利媒體(TVBS)
透過全球化的網絡監控和網路服務
美國建立起影響全球的「地下帝國」
|作者簡介|
亨利.法羅(Henry Farrell)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SNF Agora教授,2019年弗里德里希.希德爾政治與技術獎得主;《華盛頓郵報》旗下部落格The Monkey Cage主編,和知名學術部落格Crooked Timber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美國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成員,曾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外交事務》、《外交政策》、《華盛頓月刊》、《波士頓評論》、《Aeon》、《新科學家》、《國家》等媒體和期刊撰稿。
亞伯拉罕.紐曼(Abraham L. Newman)
喬治城大學外交與政府系教授,以全球化政治研究聞名,同時也是國際事務評論員,常在半島電視台、德國之聲、和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等新聞節目中評論時事;作品常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自然》、《科學》、《外交事務》、《外交政策》、《哈佛商業評論》和《政治報》等媒體和期刊。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經過深入研究的調查報告,
揭示了美國如何以光纖電纜和支付系統等涵蓋全球範圍的網絡形式,
編織一個像蜘蛛網般的國際監控和網絡控制系統,
並如蜘蛛一樣,穩坐網絡核心的王座。
九一一事件以後,監控國際網絡似乎成為對抗恐怖主義的必要手段。美國在其「反恐戰爭」中,逐漸將這些網絡管道武器化,而今已成為世界互動的常態。跨國公司如AT&T和花旗集團等企業,因其商業利益而在全球建立了各式的樞紐,但美國政府也藉由部署這些樞紐為控制點,將影響力往世界各地延伸。如今檯面上關於貿易戰、制裁和技術爭端的新聞頭條,僅僅只是美國「地下帝國」的冰山一角。
為維持全球霸主的地位,華府正在緩慢但穩步地將世界經濟中最關鍵的通道,轉變為統治/治理外國企業和他國的工具──無論它們是競爭對手還是盟友。在此過程中,一場新的帝國爭奪戰在地下悄然展開。亨利.法羅和亞伯拉罕.紐曼利用真實故事、具有開創性的發現和原創報導,揭露了後冷戰時期經濟最平常、最普遍的各個面向,如何成為地下帝國的詭計和脅迫手段,以及我們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來確保這場新的「軍備競賽」不致失控。
|推薦語|
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 《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
「《地下帝國》令人驚訝地解釋了權力真正運作的方式。從光纖電纜到金融系統,法羅和紐曼展示了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網絡,如何成為強大的強制工具,並生動地說明了美國如何學會將對世界秩序的主導地位武器化。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作品,對於理解當今經濟和技術權力如何被運用至關重要。 」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這本如啟示錄般的書籍,解釋了華盛頓是如何獲得如此巨大的權力,以及它部署這種權力的多種方式……通過強調全球權力性質的變化,本書有助分析人士思考影響力的方式。 」
克里斯多福.卡爾德威爾(Christopher Caldwell) |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亨利.法羅和亞伯拉罕.紐曼的《地下帝國》……揭露了美國如何受益於上世紀末建構起來的機構,並將這些機構作為簡化全球市場的隱密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