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曝世代
青少年為什麼更不快樂、更缺乏安全感、自我評價更低落?
青少年為什麼更不快樂、更缺乏安全感、自我評價更低落?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最低落的世代」,本書探討社群時代下的青春期心理發展,手機與社群如何影響孩子的自尊、情緒、幸福與安全感,並提供師長教養陪伴心法。
|作者簡介|
陳品皓
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臨床心理師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長年提供青少年心理諮商服務。相信透過生命間彼此真誠的交流,將能開啟一段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於是和團隊共同創立了「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致力於將優質且專業的心理健康資源,帶進能力所及的每一個角落。
著有《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禾禾文化)、《心理韌性》(親子天下)、《暫停情緒風暴》(禾禾文化)等書。
|內容介紹|
▌過曝世代=「過度暴露」於網路下成長的世代
隨著網路普及與智慧型手機問世,人類進入前所未有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的時代,新世代孩子所呼吸的空氣裡,不可或缺的除了氧氣之外,還包含WiFi。青少年輔導專家陳品皓心理師將這群「過度暴露」於網路下成長的孩子稱為「過曝世代」,並在長年輔導與服務下觀察到,孩子問題的類型在這十年間已從早年外顯行為,轉變成人際退縮、網路沉迷、學習低落等。
▌無所不在的WiFi,改變孩子的問題型態
二○二三年,美國衛生局提出的報告中指出,當今的社群媒體可能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幸福造成嚴重傷害。根據美國學界專業的《違常心理學期刊》調查,在二○○九至二○一七年期間,青少年總共增加了五○%左右的心理健康類患病率,並指出電子通訊和數位媒體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影響。
這一切,都很可能是「青春期矛盾本質」與「網路社群環境」加乘後,產生的巨大心理失落──
缺乏目標感、動機低落
習慣高倍速步調而失去等候耐心
在關係中容易不安與焦慮
對自己是否被關注更加在意
注意力不集中、思緒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力
▌社群、限動、IG…人際關係24小時營業,重挫孩子安全感
青少年的困擾與網路交織一塊,越滾越大──
「同學以前都會回覆或按讚我的IG限動,但這次卻沒有反應……」
「今天相處有點摩擦的班上朋友,好像在網路上說我壞話?」
「朋友看到訊息都不回應,我是不是被討厭了……」
「朋友似乎跟其他人拉了群組,把我排擠在外?」
「網路原生、界線失序、餘裕失去」構成過曝世代主要的心理主軸,當人際關係從現實延伸到社群平台延伸互動,將加劇青少年的人際擔憂,並成為情緒風暴的導火線。社群世界裡的同儕評價,也導致孩子在還沒長出對自己的正向認同前,就已經生活在一個充滿評價與關注的世界。而「自我認同」卻是青春期階段最重要的心理發展任務。
▌父母能陪伴青少年面對情緒風暴,邁向自我認同整合路途
「一個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好不好,會影響到他下半輩子的人生;
而青春期的心理狀態好不好,就決定在他的自我認同長得好不好。」
孩子因為社群人際困擾、網路沉迷、手機管教衝突,而引發情緒化的反應,是許多過曝世代家庭正在面對的難題。帶領孩子覺察自我,為孩子盤點優勢面向,更有機會找到因應情緒的方式,帶來改變的可能──
施打「心理疫苗」,增進對評價的免疫力,形塑自我認同
在教養中讓渡權力,開啟新的溝通模式
避免引發羞愧感、跳脫「學習=智力」框架,重建孩子自我認同
|推薦語|
陳志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長期且深度的觀察,必能提供教育或教養界耳目一新的洞見。 」
洪培芸 | 臨床心理師、作家
「看懂過曝世代的真實樣貌,父母將不再漫無邊際的焦慮,更能陪伴孩子定心前行。 」
鄭皓仁 | 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期待家長隨著品皓的帶領能轉換不同視角,用更溫柔的心,嘗試書中提供的卓越教養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