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的正義
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從全球到在地,高溫化造成的巨大衝擊及不可思議的改變正在發生!
人為不當的溫度調適,會讓某些人的享受成為另一群人的負擔。
新溫度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既是室內空調的得益者,也是戶外高溫的受害人。
在集體幸福、個別權益、選擇自由、團結與歸屬的共善價值之間,我們是否還擁有選擇權?
|作者簡介|
林子平
台灣人喜歡將機車停在路燈桿陰影下的有趣行為,驅動林子平教授在台灣進行了大規模都市高溫化及人體熱舒適的調查。他挑戰了國際上長期依照寒冷地區人體熱舒適喜好的設計思維,並主張開闊且無遮蔭的廣場及草坪設計並不利於高溫氣候區,從而建立了全球第一個專屬於亞熱帶的人體熱舒適基準,並獲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5次評估報告(IPCC AR5)引用。
他主持的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與德國、英國、澳洲、日本等國家學術單位均有密切的雙邊合作及期刊專書發表,並長期投入都市綠化、通風、遮蔭、節能的科學研究,目前已導入我國綠建築及建築能效法令,協助地方政府研擬都市及建築氣候調適政策。
林子平教授斐然的研究及教學成果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臺灣建築學會「優秀青年建築獎」、國立成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教學優良獎」、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台灣永續行動獎」等獎項肯定,並多次榮登史丹佛大學與Elsevier發布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其著作《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跳出溫度舒適圈》曾獲文化部「第47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圖書選介」、臺北市立圖書館「最佳少年兒童讀物」、文化部「2023年亞洲專刊」入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入圍。
|內容介紹|
想像每一個你正在經歷的夏天,都是你人生中最涼的夏天,
當節節高升的氣溫,正讓某些族群、某些產業陷入不公正的困境,
個人、產業和政府,都有責任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著名的倫理道德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以電車衝向軌道工人的假設情境向人們提問:你心中的正義是什麼?會不會遺漏了其它的正義?
勢不可擋的氣候變遷,也將我們推向了「升溫難題」,溫度的不正義,出現在各種空間尺度、產業、族群當中,溫度的公正轉型之路正要啟程。
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實地考察,帶你一窺升溫對個人與產業造成的具體影響,各界如何尋找長久涼爽的解方,減緩高溫對弱勢族群的衝擊,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
關於本書:
溫度的不正義,來自全球及在地因高溫化,導致特定區域、族群、產業受害加劇,也來自人為不當溫度調適下,所造成的效益享受與困境負擔分配不均。
溫度的正義不在於判斷誰對誰錯,而在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本書將由「個人調適」出發,探討誰受高溫化危害,誰又損及他人權益。接著從「產業衝擊」探討與我們生活住居、交通、飲食密切相關的產業,面對調適與減緩的兩難,怎麼做才合乎正義。最後由「政策實踐」以都市為溫度正義政策實踐的核心區域,並從水綠降溫、通風散熱、遮蔭涼適、建築節能等四項熱島退燒手法,探討台灣各個城市如何改善溫度造成的不公平。
面對台灣建築能效管制、都市降溫涼適、能源穩健轉型等議題,書中參考著名的哲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從「效益主義」謀求集體幸福最大化、「道德主義」兼顧個別權益、「自由主義」尊重個人權利和選擇自由、「社群主義」中團結與歸屬的共善價值,來剖析上述「升溫難題」,提出符合正義的涼適解方!
|推薦語|
彭啟明 |行政院環境部部長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認同『溫度』的重要性,就無法有實質的行動。這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文化道德、世代公平正義問題。」
李明安|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作者從個人調適、產業衝擊、政策實踐等面向深入淺出說明因應之道,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絕佳知識寶典。」
林能暉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教授
「從多方科學研究與實證鋪陳增溫衝擊與對個人及產業危害,並提出應有的調適解方,論述簡潔、清晰,發人深省。」
林憲德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我常告誡年輕教授要學習新知,著書立說以回饋這塊土地。欣見子平教授成為一個理性科學的建築政策意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