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家維 廖宏霖
出版社:遠流出版
在清醒與昏迷的間隙之間,
一位博物學家開展的魔幻時刻,
關於自身生命,關於演化物種,熾烈地愛著、玩耍著、追尋著……
生物必須要有多樣性才能延續,一個人的生命當然也必須如此!
一個曾有「瀕死經驗」的生物學家,會如何思考科學與生命的意義?
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
在多重身分中活到極致!
|作者簡介|
李家維
中興大學植物系學士、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兩度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2022年卸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現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研究領域有: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顯微鏡學、生物礦化。在苗栗南庄蓋玻璃屋,收藏生物化石、動植物標本、歷代文物和落難神像等。
廖宏霖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評審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散文高級組亞軍,並獲文化部「藝術新秀」出版補助,出版個人詩集《ECHOLALIA》,採訪寫作作品散見於各藝文刊物。曾於菲律賓馬尼拉天主教崇德學校、越南胡志明市孫德勝大學擔任海外華語教師;返台後在秋野芒文創協會擔任勸募專員與刊物主編,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擔任副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擔任50+素人出版主編;現為遠流出版公司企劃主任與自由寫作者。
|內容介紹|
一輛前往南庄的自駕車,從山路翻落至溪谷,彈出車外的他,在痛感中醒來。在等待救援的這32小時,如夢般的人生場景,過去的經驗、記憶與感受,融合成一連串不可名狀的「魔幻時刻」。他,是時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的清大教授李家維。
在澎湖生長、被海洋啟蒙的少年,走上了熱愛自然的生物學者之路。他是個科學頑童,喜歡在顯微鏡下觀察矽藻,用螃蟹標本追女朋友,甚至想用七顆烏鴉眼泡水看到鬼;他是個奇異博士,發現蜜蜂如何感應地球磁場,挖出前寒武紀的動物胚胎化石;他是植物戀人,在屏東創立全球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蒐藏中心;他是方舟舵手,在花蓮、蘭嶼做生態復育;他是收藏玩家和搜神使者,收容近千尊落難神像,各有動人故事;面對生死,他甚至想製作一份「遺體自備指南」……
在博物學家的眼光中,追求的是生物「多樣性」所呈現的真實世界。閱讀故事之餘,開啟讀者腦洞的各種科普知識,諸如:感光細胞、人類記憶論述、生命的起源、動物的欺瞞行為、痛覺研究、生物時鐘、演化論述、最耗氧的器官、樹冠羞避現象、量子力學……,也為讀者打開了另一個思考的「平行時空」。
一個人到底可以活出幾種自己?!在深夜的山谷,遇見一位博物學家,我們也隨著他穿梭時空與天地間。「生命永遠不夠用,做開心的事,看漂亮的萬物,就夠了!」
|推薦語|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科學人》總編輯| 孫維新
「這本書由家維兄口述,廖宏霖先生採訪創作,以二0一七年十一月家維兄開車墜谷的三十二小時歷險過程貫穿全書,從深谷待救的人心出發,回看他自己大半生的奇特經歷。宏霖的寫作方法和全書的體例格式都很特別,讓人開卷展讀就停不下來,會不由自主地一路跟著家維兄,觀察和欣賞這位執矛騎士,如何去敲每一扇生死之門!Enjoy it!」
電視製作人節目主持人| 王偉忠
「傳說面對死亡時,腦海會出現人生跑馬燈,將生命中重要時刻一一重新演繹;真沒想到在撰稿人廖宏霖的筆下,李家維教授墜落山谷受困三十二小時,在生死邊出現了個跑馬燈,裡面有刻墓碑的同學、烏鴉眼珠、神像、量子糾纏、加了桃樹根的鱔魚湯,當然還有化石、矽藻、放射蟲等許多美麗生物與精彩記憶,書中描述一如電子顯鏡般精準,將記憶與科學冶為一爐,讓觀眾窺見「科學人」的「科學腦」中繽紛多彩、奪目瑰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