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菜類[華] 記錄者:陳曉華(台)/王苡安、洪琬瑄(華)
蕹菜(ìng-tshài)
熱天的時上好食,天氣愈(jú)熱,蕹菜就愈幼愈好食。若是冬天食,蕹菜會柯柯(kua-kua),無好食。
華語釋義:
空心菜:
夏天的時候最好吃,氣溫愈高則愈鮮嫩好吃。冬天的空心菜,吃起來會有粗糙的纖維感,吃起來不太好吃。
高麗菜(ko-lê-tshài )
一年四季攏有,毋閣平地的愛寒天較好食,熱天若欲食高麗菜,著愛買高山(ko -suann )的才會好食,平地的𠕇(tīng ) -khong-khong,袂食得。較特別的是,佇市仔買高麗菜會使干焦買一周(tsiu),毋免直接買一粒。
華語釋義:
高麗菜:
一年四季都有,不過平地高麗菜要冬天才好吃,如果夏天要吃高麗菜,則要買高山的才好吃,夏天的平地高麗菜硬梆梆的,不太好吃。另外,較特別的是在市場裡買高麗菜,可以只買四分之一顆,不用一口氣買一整顆。
萵仔菜(ue-á-tshài)
有分足濟種,佇臺灣定看著的是福山萵苣[華],逐家攏叫伊「大陸妹仔」(tāi-lio̍k-bē -á)。另外一種定定看著的是尖葉萵苣[華],人攏叫「A菜」[華];因為以早會提去飼鵝,所以嘛叫「鵝仔菜」(gô -á-tshài )。
華語釋義:
萵苣:
萵苣分很多種,在台灣較常看見的是福山萵苣,大部分人稱呼它為「大陸妹」。另外一種常看見的是尖葉萵苣,俗名常稱呼為「A菜」;因為以前會拿尖葉萵苣餵鵝,所以也有人稱呼為「鵝菜」。
瓜果類[華] 記錄者:李昀蓉(台)/王苡安、洪琬瑄(華)
山苦瓜(suann khóo-kue)
皮較𠕇(tīng),生做長長,會使切做薄薄佮鹹卵做伙炒。若是較淺色的苦瓜較適合做冷盤,兩項食起來完全無仝(kāng)。頭家個人較佮意山苦瓜。
華語釋義:
山苦瓜:
它的外皮較硬,形狀長長的,適合切薄片後與鹹鴨蛋一同拌炒。相比之下,顏色較淺的苦瓜更適合涼拌。兩者吃起來口感完全不同。老闆個人比較喜歡山苦瓜。
韓國瓜仔(hân kok kue á)
雖然叫韓國瓜仔,毋過這馬臺灣嘛有咧種。有足濟款食路,親像:切薄落去炒卵、烘甲小可仔焦焦(ta)才糝(sám)胡椒粉。
華語釋義:
櫛瓜(夏南瓜、西葫蘆):
在台灣其實是引進品種,雖然叫韓國瓜仔,但現在多為台灣種植。吃法很多,可以切片炒蛋、烤至微焦再撒黑胡椒。
胃豆(uī tāu)
花蔫(lian)去就會結子(tsí),愛緊挽,若無營養攏會走去別位。
華語釋義:
秋葵:
一朵花謝了就會結出一根秋葵;要及時採收,不然營養都會流失。
刺瓜仔(tshì-kue-á )
皮較厚、水份較濟,適合做冷盤抑是切薄落去炒卵,嘛會使豉 (sīnn)。
華語釋義:
大胡瓜(大黃瓜):
表皮較厚,水分豐富,適合用來做涼拌菜或切片炒蛋,還可以製作泡菜。
瓜仔哖(kue-á-nî)
比刺瓜仔閣較小條,皮薄,會使生(tshenn)食,食起來脆脆,較捷提來做冷盤抑是做醬(tsiùnn)瓜仔。
華語釋義:
小胡瓜(小黃瓜):
比大黃瓜更細長,皮薄且脆,可以直接生吃,也常用於涼拌或製作醃製小菜。
番仔薑(huan-á-kiunn)
有分大、小个。大个袂薟(hiam),會使提來做色;小个若閣是青的就誠薟,較捷提來調味。
華語釋義:
辣椒:
有分大小。大的不辣,為料理增加色彩使用;小的且為青色品種尤辣,為料理調味使用。
大同仔(tāi-tông-á)
較大粒而且有淡薄仔臭腥(tshènn)味,囡仔人較毋敢食。
頭家講伊以前嘛毋敢食大同仔佮苦瓜,是因為去做兵予人操,食飯的時間閣少,踮遐揀會枵(iau)腹肚,久來就啥物攏食。
華語釋義:
青椒:
青椒比較大顆,而且帶點青味或腥味,小孩子通常不太敢吃。
老闆回憶自己以前也不敢吃苦瓜和青椒,但當兵後因為訓練辛苦、吃飯時間緊迫,不吃就會餓肚子,久而久之什麼菜都能接受了。
甜椒[華]
有黃色佮紅色兩款,食起來較甜。
華語釋義:
甜椒:
有黃色和紅色兩種,味道比較甜。
番麥筍(huan be̍h sún)
番麥細漢的款。食起來真幼,適合炒抑是做冷盤,嘛會當𤉙(kûn)湯。
華語釋義:
玉米筍:
玉米幼小時採收的形態,口感嫩脆,適合清炒或涼拌,也可加進湯品中增添口感。
根莖類[華] 記錄者:李昀蓉(台)/王苡安、洪琬瑄(華)
馬鈴薯(má-lîng-tsî)
較定提來炒、𤉙(kûn)湯抑是舂(tsing)做馬鈴薯泥。
華語釋義:
馬鈴薯:
主要用於炒菜、燉湯或是做薯泥。
洋蔥(iûnn-tshang)
分做白洋蔥佮紅洋蔥(紫洋蔥)。白色的較薟,適合炒菜;紅色較甜,適合做冷盤。
華語釋義:
洋蔥:
為白洋蔥與紅洋蔥(紫洋蔥)。白洋蔥較辣,適合炒菜;紅洋蔥稍甜,適合於涼拌或製作沙拉。
薑類[華] 記錄者:李昀蓉(台)/王苡安、洪琬瑄(華)
茈薑(tsínn kiunn)
較淺色,提來做豉薑抑是冷盤攏會使。
華語釋義:
嫩薑:
顏色較淡,適合醃製或涼拌。
粉薑(hún kiunn)
較定提來炒菜佮𤉙(kûn)湯。
華語釋義:
粉薑:
常用於炒菜、煮湯。
薑母(kiunn-bó)
上薟(hiam),適合燖(tīm) 薑母鴨抑是煨(ue)薑母茶。
華語釋義:
薑母(老薑):
辣度最高,適合做薑母鴨或煮薑茶。
豆仔 (Tāu-á) 記錄者:李昀蓉(台)/王苡安、洪琬瑄(華)
菜豆(tshài-tāu)
比敏豆閣較長,囥一兩工就會冇( phànn)去。
華語釋義:
長豆(菜豆、豇豆):
比四季豆更長,放一兩天就會軟掉。
敏豆(bín-tāu)
佮菜豆相比會使囥(khǹg)較久。
華語釋義:
四季豆:
比長豆能放得更久。
菇類 (koo luī) 記錄者:李昀蓉(台)/王苡安、洪琬瑄(華)
⚠️菇類干焦會使用水灇(tsâng)一下,毋通用手共甪(lut),若無營養會放水流。
華語釋義:
⚠️菇類只能用水沖一下,不用用手搓,否則營養會流失 。
色緻(tī)會綴四季(kuì)變化,適合滷佮炒。
華語釋義:
香菇:
顏色會隨季節深淺變化,適合滷煮或炒菜。
食起來軟㽎㽎(nńg-sìm-sìm),較捷(tsia̍p)做冷盤抑是挈(khe̍h)來烘(hang),嘛會當切片佮雞肉做伙炒。
華語釋義:
杏鮑菇:
口感Q彈,常見於涼拌或燒烤,也可切片與雞肉一起拌炒。
通常是雪白菇[華]佮鴻喜菇[華]相合(kap)。
雪白菇適合炒抑是燖(tīm)湯;鴻喜菇食起來小(sió)可(khuá)仔甘甜,適合用炊(tshue)的抑是做冷盤。
華語釋義:
雙色菇:
通常爲雪白菇和鴻禧菇組合包。
雪白菇的顏色潔白,質地細緻,適合清炒或燉湯;鴻禧菇則帶有微微的甘甜味,適合蒸煮或涼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