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者:蔡景翔、劉峻嘉、郭軒潁、李昀蓉、陳曉華、王苡安、洪琬瑄
處理魚的時陣,愛共魚鰓(tshi)提出來,喉(âu)嘛會做伙提出來,喉就是放血的所在,愛共喉鉸(ka)開,共血放清氣。血放了魚仔就較袂臭臊(tshàu-tsho),因為細菌佮血做伙排掉,魚肉就會對紅色變成白色,魚肉嘛會當囥較久。有的人客嘛會專工買魚頭轉去煮,像虱目魚頭佮大尾魚頭,若是較細隻的魚像肉鯽仔(bah-tsit-á)就無法度矣。
華語釋義:
處理魚的過程中,需要把魚鰓拿出來,並且連同喉一起取出,喉就是放血的位置,需要剪開喉並把血排放乾淨。放血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魚有腥味,因為把細菌連同血液一起排掉,使魚肉的顏色從鮮紅轉化成白色,魚肉也能保持新鮮。有的客人也會特別索取魚頭帶回去煮湯,像是虱目魚頭或者大尾魚的頭,若是比較小隻的魚像是肉鯽仔就沒辦法了。
串仔(tshǹg-á)骨頭較大支,烏甕串(oo-àng-tshǹg)的骨頭嘛是仝款,內面處裡的時候,愛用鉸的,袂使用剁的,大尾的魚攏袂使用剁的。
大白鯊[華]的龍骨一斤一千,足貴的,會使𤉙(kûn)伊的膠(ka),肉有人會買去做魚丸。
華語釋義:
鮪魚的骨頭都比較大,北方黑鮪也一樣,處理時要用剪的,不能用剁的,大的魚都不能。
大白鯊的骨頭很貴,一斤要一千塊,會熬牠的膠質,肉有人會買去做魚丸。
是虱目魚尻脊骿的一塊肉,彼塊較營養,較無油,無像魚肚油真濟,囡仔無愛食。
華語釋義:
是虱目魚的背鰭肉,較營養、不油,不像魚肚很油,小孩子不愛吃。
時間若到,魚就有魚卵,雖然無一定看會出來,毋過摸起來肚較軟,等魚卵放了魚就瘦矣。訪問的時,拄好有人客來買有卵的魚,伊講伊愛食有卵的,感覺有卵的煎起來較芳。
華語釋義:
時間如果到了,魚就會有魚卵,雖然從外表不一定看得出來,不過摸起來腸子會比較軟,等產完卵以後,魚就瘦下去了。訪問時剛好有客人來買帶魚卵的魚,他說他喜歡吃帶魚卵的,感覺帶魚卵的魚煎起來比較香。
阿姨割貨的魚仔通常猶袂處理過,有人客欲買才會幫怹刣(thâi):「我家己揀(kíng)魚仔、家己賣,人客佮意啥攏知知」。刣魚仔就彼幾步:放血、拍鱗(phah-lân)、挈(khe̍h)腹內。頭起先剾魚鱗,才閣來提鰓,鰓一定愛挖清氣提起來,抑無若欲食肚會有味。閣來共肚佮喉提起來,上尾閣剾一擺鱗。
若講欲按怎看魚仔敢有鮮,阿姨有一个撇步——「目睭看起來金金就是鮮的,肉軟㽎㽎(sìm)就毋通買。」彼工魚仔若賣無了,阿姨就會凍起來,袂討債家己辛苦揀的魚仔。
阮問阿姨:敢有人會拜託你共魚仔目睭挖出來的?伊講:「罕得有人欲共目睭挖出來啦,目睭誠補呢!干焦外行的才會按呢做」。
伊閣講:「一寡主顧客知影大隻魚仔有誠濟膠,閣叫我特別挖出來。彼个足營養、誠好食!」伊講到遮的事志,目睭攏金起來矣 。
華語釋義:
阿姨批來的魚在販售時大多還沒處理過,有客人購買後才會現場處理。處理流程主要包括放血水、去鱗、去內臟,沒有多餘的步驟。一開始先刮魚鱗,再把魚鰓挖除,腮一定要挖乾淨並拿起來,不然如果要吃魚肚的話會有味道。再來把魚肚、喉等接續挖除,最後再刮一次魚鱗就好了。她自己選魚、自己賣魚,也非常了解客人需求。
判斷魚新鮮與否,她有一套方法——「眼睛亮亮的就是新鮮,肉軟軟的就不行了。」若當天魚沒賣完,就會冰起來保存,不浪費任何一條辛苦挑選的新鮮魚貨。
我們問阿姨:有人會請你把魚眼睛挖出來嗎?阿姨回答:「幾乎沒有人會叫我挖魚眼睛啦,那是外行才會做的事,眼睛很補的咧!」她還說,有些老客人知道大隻的魚有豐富的膠質,還會特別請她幫忙挖出來,「那個膠很營養、很好吃!」她說起這些,語氣裡帶著一種引以為傲的職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