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內面有一寡需要逐家做伙遵守的規定,像袂使烏白擲糞埽 (tàn-pùn-sò ),逐個月攏愛交清潔費予委員會,賰的就變成市場的公費。市政府逐個月嘛閣會對每一擔內面抽%數(thiu-pha-sòo )當做租金。
因為種種關係,市場的景氣變佮誠䆀,頭家嘛講這馬菜市仔隔位(keh-uī)送人,攏無人欲接矣,無人想欲做這。
記錄者:陳曉華
華語釋義:
市場內部有一些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例如不得亂丟垃圾,還得每月繳交清潔費;市場管理員會從中抽出清潔費,其餘用作公費。攤販還需每月繳營業稅給市政府。儘管如此,市場景氣大不如前,伯伯感嘆:「現在要送人都沒人要接,沒人想做這個。」
記錄者:洪琬瑄、王苡安
頭家毋是彼種厚話、愛開講的人,毋過伊有一寡誠死忠的老顧客。這的老人客攏是蹛 佇附近的序大(sī-tuā)人佮學生,有時陣嘛會出現歇假(hioh-ká )對外地返來的人客。頭家攏會算學生較俗,嘛會加(ke)送一把蔥仔。欲收擔的時,伊會算較俗的價數(kè-siàu)予人客,頭家講:「加減賣,莫賠就好」。
定來買的熟似(si̍k-sāi)人客愛食啥,頭家攏知知。像有一个衫定定穿粉紅仔色的阿媽,逐擺來攏買菠薐仔 (pue-lîng-á ),若無菠薐仔就會換買菜瓜抑是高麗菜,頭家看伊若是無買著,隔工就會專工去補貨,留予彼位阿媽。
記錄者:陳曉華
華語釋義:
阿伯話不多,但熟客卻絡繹不絕,多半是附近的長輩與學生,偶爾也會出現返鄉的遊子。對於菜攤佛心經營,對學生會算便宜一點,對熟客還會送些辛香料。快收攤時,即使賺不了多少,也願意用較低價格出清——「有賣出去就好!」阿伯這樣笑說。
熟客之間早已有默契與偏好,像是那位總穿粉紅色衣服的阿嬤,每次都來找菠菜,沒買到就會改買絲瓜或高麗菜。伯伯會記得客人的需求,隔天特別去進貨,留給她。
記錄者:洪琬瑄、王苡安
鼓山市場內面的生理人攏足熟似,互相鬥相共(tàu-sann-kāng) 。隔壁菜擔的阿姨、斜對面( tshua̍h-tuì-bīn )的菜擔阿伯,抑閣有賣豬肉的,攏佮頭家交情袂䆀 (bái )。有時陣若賣了矣,頭家會介紹人客去隔壁菜擔抑是斜對面菜擔買,結果遐的菜擔阿姨、阿伯就直接用成本價共菜調予頭家,予頭家趁。久了後,嘛變怹來往的習慣矣。
記錄者:陳曉華
華語釋義:
鼓山市場的攤販彼此熟悉,互相幫忙遠多於勾心鬥角。隔壁菜販阿姨、斜對面阿伯,甚至賣豬肉的,都和伯伯交情不錯。有時沒貨,就會互相調貨,還堅持照成本計價。「我推薦客人去買,他還把菜調給我,讓我賺就好。」這就是他們的默契。
記錄者:洪琬瑄、王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