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八的百人課程 不是畏途 而是舞台
嘉薇老師的許多課程是早八,甚至還有週一的早八。我在週一早上十點訪問嘉薇老師時,正是她剛下課的時候,而且她有幾個班都是上百人。
聽到這樣的教學現場,對於很多老師而言,可能都視為畏途,覺得會是個災難。但是,在嘉薇老師的用心的安排下,百人課堂也可能趣味橫生,活力四射。
重視訓練同學公開發言的能力
面對現在的教學現場,當然不能只有精彩的教師講授方式而已。
嘉薇老師安排了幾種讓同學公開發言的方式,不僅增添課堂活力,而且也是在培養同學公開發表的能力。她認為這是許多同學從小到大,比較欠缺訓練的能力。同時,在現在AI時代,也是同學們最能與AI互補的地方。
新聞分享結合向教師提問
第一種是剛上課時的新聞分享。嘉薇老師以加分機制作為鼓勵,鼓勵同學們分享近日新聞,並且說明與課程之間的關係。她說起先沒有限制人數,後來人數太多,所以改為限制五位,可見同學們參與十分踴躍。
後來這種新聞分享,也可採取向老師提問的方式。嘉薇老師就是希望讓同學勇於發言,不要懼怕在公眾場合中表達自己的意見。
課堂導讀加上橫向對話
第二種鼓勵同學發言的活動是導讀。雖然通常這是研究所做的事,較少在大學部。但是,嘉薇老師提醒,其實現在許多高中公民課程,都是讓學生主動報告,許多議題或形式其實同學們都有一定的概念。
因此,請同學導讀,可以讓報告的小組與聆聽的同學彼此之間互動。甚至,嘉薇老師還發展出「橫向對話」的活動。
就是針對台上同學們分享的新聞或是導讀,讓坐在附近的同學彼此討論。無論是贊成或是反對,分享彼此對台上同學觀點的回饋。這就加深了課堂中的互動,也讓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
PC短講 2分鐘精彩動人
除此之外,嘉薇老師還有一個「PC短講」的環節。PC就是Political Communication,也就是她的課名:政治溝通。她讓每個學生每人2分鐘短講,而且不能看稿。每個人要試圖言之有物,而且要能引發同學共鳴,甚至鼓掌叫好,這就很考驗同學們的功力。
嘉薇老師說,她起先也有點擔心,這麼短時間能講些什麼。但是,在同學們的優異表現下,她越來越放心。甚至原先是3分鐘,現在改為2分鐘,時間更緊湊,但是同學們一樣可以有精彩的表現。
對於活絡課程的方式,嘉薇老師還提到有舉辦辯論比賽、角色扮演(譬如扮演不同大小的政黨,然後討論選舉制度應如何選擇)等,讓同學們可以生動活潑方式,學習到課程內容。
與手機「競合」 教師要能善用
嘉薇老師也承認,現在要跟手機「競合」,非常不容易。「競合」是有競爭,也有合作。
競爭的是爭取同學們專注在課堂上,不滑手機。這就必須不斷地讓同學很忙,譬如不斷地要求回答問題,或是相互對話。
至於合作的部分,則是會要求同學拿出手機觀看社群媒體的內容。譬如課程是政治傳播,請同學看賴清德總統的臉書發文,然後請大家分析前十則留言等等。許多同學都是第一次看這些內容,因為,平常滑手機時,很少關注政治人物的社群媒體。這就成為上課時,大家可以共同討論的話題,同時也增進同學們對於時事政治的了解。
老師生活精彩 更吸引學生關注
嘉薇老師教學認真,做研究也很認真,有許多著作。但是,她的生活也很過得精彩。時常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她又吃了哪些美食,或者到哪些國家旅遊,嘗試不同的活動,生活多采多姿。
嘉薇老師說,她有注意到,她的臉書有很多同學會看,會注意到老師在做什麼。
我想,教育本來就是「生命感動生命」的工作。當學生們看到老師的日常生活可以如此豐富,不僅會覺得老師是一位充滿魅力的人,有著許多精彩的體驗,也更可能因此嚮往學術工作,嚮往成為知識的傳遞者。
我認為嘉薇老師不僅是「經師」,能夠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是「人師」,以她多采多姿的生活,引領同學們一同享受知識的喜悅、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