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臻從世新口傳系畢業後,擔任廣播新聞頻道的節目企劃兩年。目前已申請到美國的公共政策研究所,預計今年暑假赴美深造。
彥臻在大學時期就非常積極地學習。她認為老師們都是在專業領域有所專精的人,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上課認真聽講。此外,她也積極參與許多校內外活動,例如系上的形象大使(口傳種子)以及校外的媒體實習,讓自己多方嘗試。
問她為何能如此積極學習?她說,是因為自己對於「自己的可能性在哪裡」充滿好奇,因此想盡力嘗試。她認為如果不去做,將來一定會後悔,所以願意全力以赴。
參與邏輯性簡報比賽 學習以理服人
在大學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學習經驗,是參加系上的邏輯性簡報比賽。從事前的構思到實際上台的表現,她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成長。
她提到,自己本來是一個容易與人情感共鳴的人,但不太習慣以「講道理」的方式說服他人。這次比賽則要求以邏輯說理來說服聽眾與評審,對她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反省與能力強化。
比賽進行時,她一度因緊張而卡詞,在台上尷尬了一陣子。但她非常重視這次比賽,希望能夠重新上台發表一次,不論是否計分。幸運的是,主辦老師同意了她的請求。這段經歷讓她體會到,只要努力爭取,有時真的可以改變結果,也讓她對未來的上台更加有信心。
赴美交換 特別喜歡自由平等的思辨環境
在大學期間,彥臻曾赴美國交換一學期,對那裡的學習氛圍有深刻體會。
她認為,美國教室中的學生非常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教授們也不會以唯一標準答案來評判學生,而是鼓勵多元表達、相互聆聽。
剛到全英語環境時,她對自己的表現特別沒有信心,但透過與教授個別晤談,獲得了「勇敢表達」的鼓勵,讓她備受激勵。她覺得那樣的學習環境,讓不同觀點得以自由發聲,而非被套入標準答案或階層高低的框架中。
節目企劃 跨領域學習並關注少數族群權益
進入職場後,彥臻擔任節目企劃,每週需要搜集重要新聞議題資料,供主持人邀請訪賓或節目主持使用。
由於每週議題不同,她必須持續閱讀各類資料,並搜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名單。憑藉著大學主修口傳、輔修新聞的背景,這些工作對她來說並不困難,但她仍保持著持續學習的心態,不僅從閱讀中學習,也從主持人和來賓的對談中拓展視野。
當有較大的自主空間時,她特別關注移工、原住民等少數族群議題。她提到,自己家庭也曾受到移工的幫助,因此對移工的處境格外有感。她希望能透過媒體工作,讓更多人看見並理解這些群體的真實生活,而非用刻板印象去歧視。
廣泛嘗試 持續探索 勇敢追尋
對於還在尋找方向的同學,彥臻鼓勵大家廣泛嘗試,了解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事物。
她在大學時期就有出國念研究所的想法,但也審慎考量,擔心自己是否只是因為「不知道做什麼」而想繼續念書。因此,她選擇先工作,透過兩年的時間,不斷確認自己的志向。畢竟,出國留學需付出龐大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當她確認自己對公共政策領域有真正興趣後,便決定赴美攻讀公共政策研究所,希望藉此讓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再向上提升一階。
老師也需要同學的告知與回饋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我重新與彥臻聯繫上,並邀請她來節目分享。當她提到,過去參加我舉辦的「邏輯性簡報比賽」帶來了寶貴的學習收穫時,讓我非常感動。
在學校辦活動,有時確實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參與人數有限、處理分數爭議、負責宣傳等繁瑣工作常常讓人心累。但當聽到學生事後提到因活動而有所成長,會讓人慶幸當初的努力。
相信許多老師的付出,其實也需要同學們適時的回饋與肯定。這樣才能讓正向的循環繼續,讓更多的努力與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