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泯與晶晶兩位同學是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三年級的學生。兩人在國高中時期,對數學與化學較為擅長,因此大學時選擇進入化工系。
專心學習與平板的誘惑
對欣泯而言,他對化工系的核心課程感興趣,因此願意專心學習。他在上課時,和許多同學一樣,會攜帶平板,裡面有老師的PPT與電子書,方便閱讀與記筆記。不過,他也提到,使用平板的同時,很容易想要看看其他訊息,例如臉書、IG 或新聞資訊等,因而造成分心。尤其是有些課程不是那麼有興趣時,就更容易用平板做其他的事。晶晶也有類似的經驗。她認為有時老師講得太難,難以理解,於是為了逃避那樣的窘境,乾脆用平板做自己的事。
不過,當問到如果禁止大學生上課使用平板?欣泯認為這是不可行的。因為,平板實在太方便了,可以隨時搜尋資料,方便查找。只能靠自己的自制力,不能用禁止的方式。
不來上課行不行?
如果老師講得太難,當被問到為何不直接不去上課?是否因為老師點名嚴格?晶晶回答,其實她的老師對出席並不強制,學生有蠻大的自由。不過,晶晶覺得在教室裡多少還是能聽一點內容,對考試或學習還是會有些幫助。
AI學習工具:好用還是多餘?
談到是否運用 AI 協助學習,晶晶認為幫助很大。除了作業時可以參考運用外。以她目前最喜歡的生物科技課程為例,她會向 AI 詢問相關知識,很快就能獲得精準又詳細的答案。這相比於過去使用 Google 搜尋,簡單且直接許多。
不過,欣泯認為 AI 對他的學習就幫助不是很大。她提到,由於工程相關課程需要大量計算,而 AI 經常出錯或虛構答案,無法提供可靠解答。他更喜歡拿著電子書或紙本書,搭配老師的講義,仔細閱讀與理解,這讓他覺得更實在。
大學生的放鬆生活
談到校外生活,兩人都表示目前已升上大三。在大一、大二時,他們玩得比較兇,像是夜唱、跑山、喝酒等,與一般大學生一樣,很愛玩。
不過欣泯提到,到了大三收斂不少。他開始思考未來,計畫畢業後先到高科技公司,像是台積電工作幾年,累積一定的財富後,再轉向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甚至可能投入創業。
晶晶則對生物科技有濃厚興趣,目前正在生物科技實驗室協助研究,未來希望考取生物科技研究所,從事相關工作。
大學的收穫:自我要求與人際關係
就大學生活的收穫而言,欣泯認為自己最大收穫是會主動閱讀各種課外書籍,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獨立思考的習慣。晶晶則希望在人際關係上有更好的表現,希望逐步克服,這對她來說將是一個成就。
建立自律:從父母控制到自我覺察
欣泯是在來自嘉義,晶晶是台北人。兩位在大學時期,父母、老師沒有像過往一樣,時時緊盯。因此,在生活或學習上沒有以往的有紀律與自我節制。不過,欣泯也同意,稍加放縱的生活,其實身體會感受到不舒服、不愉快,這是「很真實的反應」。而也因此,相較於過往是外在的要求(他律),現在則是開始建立自己的紀律(自律),試著爲自己的未來做更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