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方向 即使迂迴 也還是繼續朝目標邁進
在接觸許多受訪者,項瀚算是少數很早就能立定好職涯方向,而且持續地朝著他的目標邁進。
項瀚從高中即將畢業時,就已經立定志向,希望未來從事新聞工作。也因此,他以世新傳播學院為目標,但因為學測的國文成績不佳,阻礙了他進入傳院的夢想。
不過,他選擇先進入世新經濟學系的方式,期望日後再透過轉系方式圓夢。只是,現實總是比理想多層阻礙。他後來因為忙於課外活動,導致成績不佳,無法申請轉系。不過,他在大三時,還是申請口傳所五年一貫的課程,成功申請到世新傳院研究所就讀。而且他在就讀期間,就已經在東森新聞雲房地產線實習,最後也因為表現受到肯定,而成功地轉為正職,服務迄今。
朝著目標前進 儘管路途有些迂迴
項瀚很早就有職涯目標,一路朝這個目標邁進。即使有些迂迴、繞路,但還是朝向自己設立的目標邁進。事實上,項瀚雖然想要念傳播,但是先唸了經濟,這個背景也使得他在房地產線時,對於理解總體經濟的發展、房市趨勢,也具備了更多的財經知識,未嘗不是他的加分項目。
也因此,若有同學設立目標,一時無法達成,不妨耐著性子,稍微繞個路。有時人世間,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是繞過阻礙的曲線。藉由繞路,可以聚集更多的能量,更容易達成目標。
念研究所是在練功 鍛鍊將繁雜資訊化為簡單清楚的能力
每個行業對於專業性的需求、薪資,可能各有差異。不過,對於項瀚而言,唸研究所有一個超乎專業知識的額外好處,就是化繁為簡的整理與表達能力。
研究生們對於每週要唸的份量,時常抱怨,特別是要導讀時,更常緊張到睡不著、吃不下。研究生的日常似乎就是這樣週而復始。
縱使這些文獻可能出了社會,就如同以往的元素週期表或者三角函數公式,再也沒有使用過。
但是,練就的閱讀專心力,整理資料。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要報告重點以及還有教授、同學們的提問回應,於是練就了一些功夫。可以在職場中,快速吸收主管給的一疊資料,願意讀著不同產業的介紹文件都比以往的學術文獻好唸多了。更重要的還可以化繁為簡地向主管、客戶說明甚至可以好好的回應說明。
項瀚說這是他唸研究所的最大收穫。
與教授對話 培養日後的職場能力
有些人與同學聊天,常常可以暢所欲言,頭頭是道。碰到教授,年紀比較大,好像道貌岸然,就容易突然腦袋空白,只想趕快跑。
項瀚說,他在研究所時的另一個收穫,就是時常可以與教授個別晤談。教授畢竟是年紀比較大、知識、見解比較多,常常可以讓他有不同的想法、增加許多新觀點。
他提到,這裏不是說教授講得都對。有的教授間的觀點,就會是相矛盾。但是,畢竟有不同的觀點,能讓我們跳脫同溫層的思考。而且,最重要的,在職場上,他是擔任記者工作,常常需要與各行各業的主管、老闆們聊天。
或許因為年齡、處境相類似。所以,他覺得特別有熟悉感。很多同業,問到訊息就走,他則是常常可以與老闆們單獨聊很久。因為對他而言,就是像與教授晤談一樣。有問題就請教,老闆們通常都很樂意分享。偶爾提出自己的看法,再聽這些主管、老闆們的反應,也都很有收穫。
一場又一場的深度對話,不正是讓個人成長的最佳方式之一,甚至也因此奠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脈關係。
暫且不論研究所提升的專業技能,但在化繁為簡的吸收與表達力,以及與教授個別晤談時的精進,項瀚為想念研究所的同學,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兩項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