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轉換賽道🏃 追求匡正世道的心不變


🎓 數理資優,卻選擇不走學術路

鄭士傑從小就是數理稟賦極高,高中就讀師大附中時,曾被徵選為全國數學資優生,高一時就到台大修完高中三年的數學課程。這樣的資質讓他能輕鬆應付課業,也因此對傳統教育模式興趣缺缺。

大學選擇進入台大畜牧系,研究所則轉至清大輻射生物研究所,但唸了一年多便決定休學。他說:「我不想再唸書了,覺得應該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而這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正是他從小熱愛的「遊戲」。


🎮 玩遊戲、做遊戲:追求寓教於樂的影響力

士傑選擇進入當時尚未成熟的台灣遊戲產業,一方面是出於熱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看見遊戲對人心的影響力。

「如果能做出一款具備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遊戲,那就可以影響整整一代人。」這是他年輕時的宏願。

初入職場時,當時台灣網路遊戲業才剛萌芽,分工不明,各種工作都得做。他曾連續工作30小時,再短暫回家睡覺,隔天再繼續開工。然而,有一天他忽然驚覺——玩家因他們的遊戲日夜顛倒、學業荒廢,這與他當初想匡正世道的初衷,有很大的差異。


後來看到日本手機遊戲業界的蓬勃發展潛力,認為手機遊戲是未來的方向,因此2001年就成為最早加入手機遊戲產業的設計開發者,並且藉由電腦遊戲的開發經驗設計出多款超越當時技術概念的遊戲。


📱 轉戰電信業:從內容者變審查者

後來他更選擇「換位思考」,轉入當時興起的電信業,從供應商成為審核遊戲的發行商。審視哪些遊戲應該被推廣、哪些不該上架,進一步開始理解整個體系的邏輯與規則。

然而,因為電信產業發展在幾年甫發展起來,許多已經在高位的主管與他年紀相仿,推算未來的職涯發展。他的升遷空間有會十分有限,甚至要熬過好多年,還不見得有位置。他預見未來發展受限,於是又再度轉職。


🤝 獵人頭生涯:面談五百人,打破學歷迷思

士傑說他所有的工作,都是別人找他救火,他只要覺得有價值、有意義,他都會義無反顧地投入。進入獵人頭公司也是如此,他轉職到獵才顧問公司後,士傑發揮跨領域經歷與高超溝通力,曾協助五百多位中高階人才媒合工作,他們的年薪都動輒兩三百萬以上。

他驚訝發現:「這些人學歷大多沒有我好,卻能拿更高的薪水。」

他因此深刻體會到:「選對產業,比努力更重要。對的時機做對的選擇,人生就完全不同。」

例如半導體與生醫產業提供的薪資福利,就遠超其他產業。但他也看到一個整體社會發展的問題,人才過度集中,也導致其他產業(如遊戲產業)發展緩慢,形成國家競爭力的失衡。


🔁 金融風暴後的重返遊戲圈:創業與文化衝擊

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人才市場緊縮,士傑回到遊戲產業,擔任台灣分公司高層,甚至獲得中國大陸公司的資金,在台灣開設公司,代理與銷售對岸出品的遊戲。

然而兩岸職場文化差異明顯,中資公司管理風格強勢、不易溝通,主觀太強,讓他感到壓力與不適,也促使他開始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從上對下到平行合作:轉為創業合夥人

過往的他,在職場中以超高執行力與溝通力獲得主管器重,卻常與老闆理念不合。他體悟到:

「多數老闆只是想要服從型員工,而不是共同開創的夥伴。」

於是他開始轉型為創業者,強調與人合夥而非雇傭關係,盼望在對等、互信的基礎上共同打拼。


🧠 專業能發揮的地方,才是你的舞台

儘管他擅長建立資訊系統與社群經營,但若所在公司是傳統產業、小規模資本,想推動變革、拓展獲利都相當困難。

因此他不斷問自己:「我能貢獻什麼?我在哪裡能發揮最大價值?」這些反思,促成他持續尋找對的人、對的合作模式,以及一個值得奉獻的目標。


🎯 選對舞台,讓天賦綻放

就我個人的了解,士傑是一位真正熱愛學習的人。他長期使用中國大陸的《得到》App 聽書,累積聆聽超過九百堂課;同時也熱愛紙本閱讀,家中與工作場所共收藏近萬冊的書籍,甚至還苦惱該如何妥善安置與整理。


他不只閱讀,也親身參與。為了深入理解遊戲設計與邏輯結構,他購買超過五百款桌上遊戲,只為體驗各類規則與機制,累積實戰洞察。更讓人驚嘆的是,訪談結束後他拿出平板,展示一幅幅精緻的摺紙作品——無論是卡通人物或動物肖像,全都由「一張紙」純手工摺成,造型立體且生動。雖然有親友曾建議他開課授徒,他卻謙稱自己頂多全台前十,不好意思分享,這種「厚積而薄發」的精神,恰恰與當今鼓吹自我曝光的風氣形成強烈對比。


士傑聰穎俊朗、體格高大、談吐清晰,兼具理性思維與藝術感知。在職涯歷練中,他始終堅守理想價值,也能不斷反思自身狀態,並務實地衡量產業發展的可行性。他笑稱:「如果我不要這麼愛思考、這麼高瞻遠矚,能耐著性子待在過往某家公司,現在就可以持續過著穩定高薪生活了。」


從年輕時期希望透過遊戲「匡正人心」,到後來在不同領域歷經沉浮,士傑深刻體悟:「正確的抉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人生不是拚命奔跑,而是選對方向再加速。他的故事,也提醒我們:每一次轉彎,其實都是一次定位自己、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如今的士傑,正蓄勢待發。他期待找到一個值得投入的公益目標,結合他多年累積的人脈、資源與熱情,在社會這片複雜舞台上,再次發揮他的能力與價值——不再只是參與規則的那一位,而是親手設計新規則、重構新秩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