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系到廣播夢:家瑄的轉身與堅持
🔄 找到真正的熱情:從心理轉向聲音
曾經就讀心理系的家瑄,在大學第一學期便意識到「了解個別行為」並非自己的興趣所在。她更傾向於以集體傳播、聲音表達來探索人與世界的連結。因此,她花了半年的時間重新準備,最終成功申請進入世新大學廣電系廣播組。
她對聲音極富熱情,尤其關注台灣與日本的配音文化。她希望能雙主修日文,結合廣播與語言專業,開啟更多可能。
🧑🏫 高中學習氛圍:自由中找尋定位
談到高中課堂的氛圍,家瑄說班上呈現一種「自主分層」:想聽課的人坐前排,不想聽課的則坐後排閒聊搞笑。她自己習慣坐在前面認真聽課,但也不排斥後排同學的輕鬆氣氛,認為那樣的互動有時也能為沉悶課堂帶來一絲趣味。
她願意認真學習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自我認同——「既然是學生,就要扮演好學生的角色」,否則也無從選擇;
二是受到老師風格的影響。她特別喜歡那些外表嚴肅卻偶爾冷笑話連發的「冷面笑匠」,覺得上課一點都不無聊。
📘 教學的價值:不只是提供答案
家瑄認為,課本上的解答只是參考,真正的學習來自於老師引導的多元思路。好的老師不只是給答案,而是打開視野、示範解題的不同角度,讓學生理解問題背後的邏輯與脈絡。
她特別欣賞有實務經驗的老師,能分享課本上學不到的眉角,從現場經驗出發,讓理論變得立體而可實踐。
🧮 當教學者:角色轉換的挑戰與成就
除了學生身份,家瑄也在補習班擔任中小學生數學老師。她坦言,面對專注力不足的學生是一大挑戰。備課、上課、課後檢討,每一環節都讓她感受到教學者的責任與壓力。
但也正因為如此,每當學生能理解並解出題目時,她便感到無比成就。
🌱 大學三願望:友誼、專業、人脈
對於大學生活,她給自己三個期許:
交到能一起學習與分享的朋友
鞏固廣播與日文的專業能力
擴展視野,建立未來可用的人脈資源
她相信,朝向目標前進之前,一定要先問清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樣才能獲得長久的內在動力。
📌 老派方法,也可能最有效
家瑄會將座右銘貼在牆上、自我提醒。她笑說雖然這樣的方法看起來有點老派,但能流傳至今,正是因為它有效。
這些日常的小習慣,讓她持續朝著夢想一步步邁進。
✨ 新起點的她,準備發光
如今,家瑄以大一新鮮人的身分重新出發,將對聲音與日本文化的熱情投身廣播專業。她放下心理系的過往,選擇了一條與自己心聲對話的道路。期待未來在廣播與語言的舞台上,看見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