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門到台北:大學生涯的三段旅程
目前是大學三年級的微笑(化名),他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就是唸了三所大學。他起初是在金門大學,待了一年,然後轉學到世新,又隔了一學期,又轉到台北市立大學。經歷了不同學校、學系,他對於同學們的學習風氣,也有比較多的體會。
他覺得目前在台北市立大學中,是比較自由的。可能學校對於學生比較放心,在點名、課程要求上,比較有彈性。相對來說,世新與一般想像不同,反而要求比較多。只是世新有時一班七、八十人,老師也來不及認識每個學生,課程就結束了。金門大學相對來說,則比較是在中間。
不是書呆子?那就找有趣的課來上吧!
微笑自認為自己對於學校課程不是很感興趣,除了幾門課外,他是只求及格就好。對於是哪些課程有興趣?他認為老師能夠引發學生討論的公共議題,甚至課堂上,採取辯論、對話的方式,比較吸引他。他說,有一門政治學課程,老師就將全班分為幾組,約6-7人一組。每組每週有人要負責發言。若想要主動發言,也可以。
老師會提出一個主題,譬如,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然後,請同學們表達意見,同時要其他同學反駁或支持。這堂課中,微笑大部分時間,就必須全神專注。因為不僅是要聆聽老師發言,還要知道同學們說了什麼,這樣才能發言回應。這樣的課程模式,很讓微笑喜歡。
老師給力,討論才會走得更遠
微笑同時,還提到有兩個關鍵要素,可以增進這樣課程的進行。首先,是教師能有重新整理同學觀點的能力。因為,同學有時發言,不太能有效組織自己的語言。常常會詞不達意,老師要能夠轉化爲大家聽得的語言,才能讓班上的集體討論持續。
其次,倘若老師在學期分數上,加點發言激勵的加分機制,也會有助於讓更多同學願意發言。
不只靠課堂!申請、證照、比賽一起上
除了在課堂上,微笑也試圖讓自己從課外生活中,獲得學習的管道。他會試著去申請各種計劃,譬如,大專生研究計劃、學校的自主學習計劃、校外的創業企劃比賽等。他希望透過這樣的申請,能讓他有更多的成長,同時可以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哪裡。
此外,微笑也會試圖去考一些證照,譬如,有調查統計分析師、碳排放永續師等。雖然有些也只是嘗試,並未通過,但是,他也想透過考證照方式,讓自己多學些東西,為未來做準備。
實習玩真的:從上海到市政府單位都不放過
另方面,微笑也會去爭取一些實習、參訪的機會。譬如,他曾到廣州、北京、福建、上海等地去進行交流,擴大他對於中國大陸的理解。同時,也曾在上海實習約一個月的時間,對於上海的公司運作,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他也提到,實習時會碰到其他地方的人,譬如來自澳門、美國等地的華人,也會一起工作。讓他更看到世界的廣闊。同時,他也會藉此機會,多遊歷不同地方,觀察人們在做些什麼、說些什麼,這讓他感到很有趣。
而目前,因為在台北市立大學,隸屬於市政府管理。因此,也有許多到台北市各單位實習的機會,譬如觀傳局、研考會等單位。讓他多接觸到實際市政運作,以及大致了解公務機關的工作模式。
從國會研習營到AI證照:先嘗試、再決定方向
因為明年又要選舉,他目前也參加一個由某個立法委員舉辦的國會助理研習營的活動。可以每週一天晚上去學習,國會助理需要的新聞稿寫作、影片製作、社群經營等能力。未來,還有機會到不同政治人物辦公室擔任工讀工作,可以培養更進一步的實踐能力。
而因應當前的AI發展,微笑也試著多學習AI應用,以及還有AI應用證照的準備。
還沒找到答案沒關係,先努力多看看
微笑對於所學課程,不算是認真學習的學生。但微笑也試著廣泛地學習,努力增進自己的能力。對於未來,微笑還是感到有些茫然,除了自己方向未定,也會擔心很多工作會被AI取代。未來不知道自己能以什麼樣的技能在社會上生存發展。不過,就抱持這樣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去珍惜當下,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