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系到科技創業者
Dino(陳漢威)先生是一帆科技的創辦人,公司成立至今已十二年,目前團隊有五十多位成員,主要服務內容是為幫助企業建立客製化的資訊系統。
🏗 跨領域轉職:建築畢業投身 IT 產業
Dino 原本是台科大建築系畢業,畢業後歷經客服、網站企劃、房仲等不同的工作。有一次,他讀到一本書,裡面介紹了軟體從業人員的工作模式:「設計軟體系統可以讓很多人使用,個人能力是可以被放大與驗證的。」
這段話深深打動了他。於是他決定報名資策會的半年密集課程,全職投入學習程式設計,在桃園住宿舍。當時學費約十幾萬,是他多年工作所累積的全部積蓄。
🚧 面對挑戰:轉行的決心與現實
Dino 提到,有些人參加培訓後,最後仍未能順利轉行。有的學不會,有的中途放棄,還有人因為沒有強烈的動機與目標,就選擇回到原本熟悉的領域。
但對 Dino 而言,這次是破釜沉舟的決定。他說:「既然花了所有積蓄,就要逼自己學起來。」他強調除了方向明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比別人更努力、更能克服放棄的誘惑與挫折。
💼 找到第一份工作:用價值贏得機會
結訓之後,找到第一份工程師的工作也不簡單。他提醒,求職時要做功課,要了解公司需求,也要知道自己能提供什麼價值。他認為:「光說你願意學、很努力,是不夠的。你要證明你了解公司,也能對公司有幫助。」
📚 大學生活的啟發:從人際互動中學習世界
談起大學生活,Dino 坦言自己不是認真讀書型的學生。課堂上只求低空飛過,但他熱衷參與各種跨系社團,如系學會與畢聯會。他說自己「喜歡認識人」,因為能從不同的對話中,了解不同人看世界的方式,這成為他人生中的重要養分。
他至今仍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目前擔任台科大校友會副理事長,也在政大攻讀 EMBA。他認為研究所最大的收穫不是學科知識,而是人脈拓展與視野開展。
🤝 人脈不是名片,而是互惠
不過,談到人際網絡,他提醒年輕人不要誤以為參加很多活動、發名片就能建立人脈。他分享自己也曾如此,後來發現這樣得到的大多是泛泛之交。他強調:「要先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真正的關係建立,來自於互惠與信任,而不是單方面索取。
🌍 最後的提醒:從提供價值開始,建立世界的連結
Dino 認為,與其想著「別人能給我什麼」,不如反過來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唯有不斷累積實力、創造價值,才能在這個複雜多元的社會中穩穩扎根,並透過深度的人際關係,看見世界的更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