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聾地啞,in攏是做伙出現的、綴佇文昌帝君邊仔,是文昌帝君的下司。就親像in的名仝款,其中一个臭耳聾、另外一是啞口。
(愛小等一下喔!)
天聾地啞是配祀神當中唯一有欠點的神明,通常以囡仔的形象出現,佇文昌帝君身軀邊做代誌。天聾通常徛龍爿、手提寶盒,地啞攏徛虎爿、手提祿運名冊,嘛有提劍和官印的造型,是文昌帝君掌握權力的象徵。
因為文昌帝君負責管理祿命,嘛代表伊會當決定人散食抑好額,所以用「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聞」的標準選擇天聾地啞來做助手,會當防止天機漏洩,嘛代表文昌帝君誠清廉。「啞」有保守秘密的意思,天聾地啞嘛誠公正。
天聾地啞毋但是文昌帝君的陪祀、替文昌帝君作穡,伊本身的欠點嘛有苦勸讀冊人做人愛謙虛、毋通和人相爭的意涵,會當講是百姓對讀冊人的要求和向望,擬人化閣神格化的比喻。
天聾地啞,為一組一同出現、跟隨文昌帝君旁的侍從,其一耳不能聞、另一口不能言。
天聾地啞是配祀神當中唯一有殘缺的神明,通常以童子形象出現,隨侍在文昌帝君身旁。天聾通常站龍邊、捧著寶匣,地啞則站虎邊、捧著祿運冊,也有持劍與官印的造型,象徵文昌帝君掌握著權力。
因為文昌帝君掌管祿命,等同決定百姓的貧賤富貴,因此以「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聞」的標準選擇天聾地啞做為助手,得以防止天機洩漏,也代表文昌帝君清廉。「啞」有守密之意,天聾地啞自然也相當公正。
天聾地啞除了作為文昌帝君的陪祀、協助文昌帝君的工作,其本身的缺陷也有勸戒讀書人應該謙沖為懷、不與人爭鋒的用意,可說是百姓對讀書人的要求與期望,轉化成神格的隱喻。
〈文昌帝君信仰與敬惜字紙〉/蕭登福/《人文社會學報》 4期 (2005/12) Pp. 5-16
《台灣民間信仰大圖鑑》/林進源/進源書局
《神靈台灣──第一本親近台灣神明的小百科》/林金郎/柿子文化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輔佐神「天聾地啞」有含意/NOWnews今日新聞/nownews.com
新莊文昌祠-天聾地啞/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