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研究院社於1月10日在臺灣師大舉行「中小學課綱推動之檢討:學理、政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及關切課綱推動的人士齊聚一堂,就學理和實務的視角檢視課綱推動成效,討論其中衍生之問題,提出許多未來改進之建議。
研討會由台灣教育研究院社成立的台灣教育研究院院長黃政傑主持,開幕式邀請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和國教署黃瀞儀組長代表彭富源署長到場。吳清基前部長指出,教育場域的政策與行政都是手段,能促進教與學的提升才是目的;黃瀞儀組長則指出推動108課綱最主要的兩項特色是多元選修和自主學習,已然造成學習現場之改變。
接下來進行中正大學林永豐教授以「課程改革推動的理論與實務」為題的專題演講,他以課程政策實施的複雜性為綜覽,將我國課程改革的變革歷程分為啟動、實施和制度化三個階段,介紹了中央層級、地方層級、學校層級及教室層級不同的概念與作為架構,分析了有礙教育人員投入改革的困難因素,如事不關己、不認為改革有用、缺乏行政端支持等…,並強調,成功的課程實施有賴參與者要從邏輯上、情緒上、道德上等各方面予以支持。
繼續進行四個場次的論壇。論壇一「課綱推動與課綱問題」,由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嘉紘主持,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洪詠善擔任引言人,討論人有周淑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劉鎮寧(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林清南(新北市立新北高工校長)。
洪詠善研究員介紹課綱實施以來的國家教育政策,教育部12年國教課推專辦之跨系統協作機制的源起與各年度協作議題,並揭露我國學生在多項國際評比中的優異表現;周淑卿教授指出了課綱改了什麼未必能引導教師重視運用的現象與問題;劉鎮寧教授提出從教育政策到課程政策之省思,非「自我解讀」而是「共同理解」,認為地方層級是關鍵作用;林清南校長介紹技術型高中的教育本質務實致用、腦手並用,並提出未來挑戰。
論壇二「課綱推動與教育政策」,由暨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隆盛主持,臺北市立大學葉興華教授引言,討論人有吳麗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楊怡婷(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實驗國民小學校長)、脈樹・塔給鹿敦(南投縣信義國中校長)。
葉興華教授從本土語文和雙語之推動檢視課綱之推動,呼籲雙語政策應尊重家長和學生意願,本土語文推動應該是全民運動,不宜過度期待最弱勢的中小學生;吳麗君教授提出中小學課綱推動和政策之聯結的檢討,國際化必須要有超越英語學習的視野;楊怡婷校長指出雙語政策與課綱間不一致,以致與現實有落差,且雙語是文化與語言的雙向發展,需避免西方文化的單向輸入,雙語不該成為英文教學的變形;脈樹・塔給鹿敦校長提出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基礎的雙語課程,並確認本土語言學習藉由家庭承擔母語復振之責任,另指出原住民深具藝能優勢,但未見有哪一所原住民學校設置美術班?
論壇三「課綱推動與教材評量」,由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秀蘭主持,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方德隆教授引言,討論人有陳麗華(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教授)、沈美華(新北市立永平高中校長)、蘇淵源(嘉義縣立竹崎高中校長)。
方德隆教授以課綱推動與教材評量為焦點,探討108課綱實施脈絡下教材選編及學習評量的議題;陳麗華教授以國中小社會科領域為例,說明教科書編審符合課綱實施需求的情形、參考書等教學資源對課程實施之影響、以及教學設計及學習評量符應課綱的情形;沈美華校長提出教材評量實施中的問題,如教材資源不足、教師專業不足及升學壓力仍在等,另提及早自習不能考試的政策, 認為應呼應教學現場真正的需求,給學校多一點自主的空間;蘇淵源校長提出教材編審與課綱需求的契合度仍須改進,課外讀物教學資源內容設計也要符合課綱精神才能發揮效益。
論壇四「課綱與師資培育」,由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主持,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引言,討論人有李懿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新仁(大學人學考試中心主任)、蔡來淑(臺北市立景興國中校長)。
林子斌教授引言指出,沒有好的老師還是無法落實課綱,所以課綱實踐主力是教師,教師對素養要有共同理解才能落實師培精神,並對初任導入制度提出校本為主的建議。李懿芳教授指出課程的教學轉化關鍵在老師,教師是拉進理想課程與習得課程的關鍵,同時提出針對技術型高中工業類科透過公費專班充足師資來源之建議;張新仁主任提出強化師培大學教學實務師資,強化各類教師融合教育知能,強化國小多領域包班教學能力,強化特殊教育師資專業能力等意見;蔡來淑校長以課綱與師資互相搭配、和師資職前教育與終身學習的觀點,強調品質是價值和尊嚴的起點,專業是精緻和卓越的保證。
研討會歷經一整天的討論與互動,參與者均獲致豐碩之收穫。閉幕式上黃政傑院長表示,課綱應該是學生應該學到的「最低」教育內容標準,課綱推動雖有規範但也有彈性,有些需要再設計,此次研討會在這推動過程中檢討,透過專家學者之分享,將課改推動之理論實務、課綱推動與課綱問題、課綱推動與教育政策、課綱推動與教材評量以及課綱推動與師資培育五大問題做了有檢討也有建議、有批評才有進步的核心價值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