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許元皓、黃樂昊、張英豪
美國政府近期對多名印度企業高階主管採取嚴厲處置,撤銷或拒發其赴美簽證,理由是這些人士被懷疑涉及合成鴉片類藥物「芬太尼」美撤簽印度主管 疑涉芬太尼美撤簽印度主管 疑涉芬太尼前驅物的交易。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透過聲明表示,相關措施屬於反毒政策的一環,目的是阻斷芬太尼及其原料進入美國的途徑
大使館聲明雖未公開具體名單,但指出這些企業領導層人士因涉嫌參與非法供應鏈而遭到簽證制裁。美方強調,芬太尼危機已造成美國數以萬計的過量死亡案例,阻斷來源是維護國安與公共衛生的必要措施。
芬太尼是一種高效合成鴉片類藥物,其致死劑量極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造成美國因藥物過量死亡的主要推手。官方數據顯示,近年來每年都有超過八萬人因藥物過量喪命,其中過半與芬太尼直接相關。由於問題嚴重,美國政府在國際合作上不斷強調要削弱跨境原料流通,並加重對疑似涉案人士的處置。
這次撤銷簽證處理,凸顯華府已將外交工具納入反毒戰略。比起冗長的刑事追訴程序,簽證政策更能迅速施壓,並傳達警戒效果。對被點名的印度企業高層而言,失去赴美資格不僅影響個人行程,也可能重創其公司形象與國際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稍早已將印度列入「主要毒品轉運國或非法藥物生產國」名單,與其他二十多國並列。報告強調,列名不等於否定印度政府的反毒努力,而是基於毒品流通現況的評估。然而,這個舉動仍然可能影響印度的國際形象,甚至為雙邊關係製造 摩擦。
目前,印度官方尚未就美方撤銷簽證的舉動發表正式回應。不過,近年印美在經貿與外交議題上的關係相當緊張。例如,美方曾對部分印度輸美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導致雙邊互動出現裂痕。此次的簽證事件,將進一步考驗兩國的合作基礎。
專家分析指出,這波行動至少具有四層意涵。首先,美國藉由撤銷簽證向全球清楚表態:任何參與芬太尼供應鏈者,都將面臨實質懲罰。其次,簽證限制作為政策槓桿,具備迅速、低成本的特性,可視為一種外交施壓手段。第三,此舉難免觸動印美關係,若印度感受到不當指控,可能以外交手段反制。最後,外界質疑透明度不足,若缺乏具體資料佐證,恐引發政治操作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