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林奕呈、楊紹承、蔡子諻
楳圖一雄,1955年以漫畫家身份出道,代表作包括《漂流教室》、《貓眼少女》、《我是真悟》等。他的作品涵蓋恐怖、科幻、搞笑和時代劇,並被譽為日本恐怖漫畫的開創者,對日本乃至世界漫畫界有著深遠影響。
楳圖一雄出生於和歌山縣高野町,成長於奈良縣五條市。父親公雄是當地小學教師,家族有濃厚的教育背景。楳圖的童年大多度過在奈良縣的偏遠山區,並聽父親講述當地的傳說與民間故事。幼年時期,他曾在宇陀群曾爾村居住,後來搬到五條市。五條市附近的和歌山縣喬本市是他年輕時常去散步的地方,並且在當地的宣傳雜誌上發表過四格漫畫《假小子日記》。2002年,橋本市在喬本站前豎立了以他作品為主題的雕像,向他致敬。
小學五年級時,楳圖受到手塚治虫的《新寶島》啟發,立志成為漫畫家。起初,他模仿手塚的畫風,但進入中學後,他逐漸捨棄手塚風格,轉而受初山滋、武井武雄等童畫家的影響,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中學時期,他積極參與神戶市的「改漫俱樂部」和青森市的「少年少女漫畫小組」,並多次向《漫畫少年》投稿,雖然初期未能成功,但最終在《譚海》和《漫畫與讀物》等雜誌上發表了作品,這為他後來的漫畫生涯奠定了基礎。
1963年,楳圖受到漫畫家佐藤正明的邀請,前往東京並在池袋的工作室寄宿三年,開始了他的漫畫職業生涯。在東京,他也短暫嘗試過演員生涯,出演過一些電影和NHK晨間劇,但由於對劇團內部的宗教勸誘不滿,最終選擇退出,專心投入漫畫創作。
在漫畫創作上,楳圖逐漸成熟,並在1963年發表的短篇《嘴裂到耳邊時》中首次提出「恐怖漫畫」這一概念,奠定了他在日本恐怖漫畫領域的地位。隨後,他的恐怖漫畫作品如《貓眼少女》和《蛇女》在少女漫畫圈內獲得了極大成功,這些作品將恐怖、懸疑與美麗的畫風相結合,開創了漫畫界新的表現方式。楳圖的作品多發表於《週刊少年Sunday》,並於1975年因《漂流教室》等作品獲得第20屆小學館漫畫獎。
除了漫畫創作,楳圖還涉足音樂領域。他於1975年發行了自編自演的LP專輯《黑暗專輯》,並開始了樂團活動。他還為歌手鄉廣美和近田春夫等創作歌詞,展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並在樂隊活動中與其他音樂人進行了深度合作。
1990年代後期,由於長期的手部過勞,楳圖因腱鞘炎停止漫畫創作,並轉而以漫畫專業藝人的身份活躍。此時,他定居於東京吉祥寺,並以獨特的個人魅力繼續活躍於各種媒體和活動中。儘管如此,楳圖的作品依然受到廣泛喜愛,並且在日本漫畫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的創作風格始終保持著獨特的藝術水準,並對日本漫畫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恐怖、科幻、搞笑還是時代劇,楳圖的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
至今,楳圖一雄的創作仍然影響著新一代的漫畫家,他的作品常常被後來的漫畫人視為經典之作。無論是在漫畫的視覺風格還是故事結構上,楳圖都帶來了全新的表現形式,他的影響力遠遠超越了當時的漫畫界,成為了日本漫畫歷史上一個無可忽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