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1 道諦的四種行相

《釋量論》第二品 

 

2018 南印度 32-31

如性法師 མི་འགྱུར

道諦的四種行相

 

研討提綱:

1.  重點複習 (01:33)

 

2. 錯誤的修持無法遠離我執 (05:18)

Q1. 貪是痛苦的根源,請問:哪些做法是錯誤的離貪方式?

 

3. 唯有無我慧才是解脫道 (12:41)

Q2. 能否獲得解脫的關鍵是在於能否生起無我慧,請問:為什麼?

 

4. 四聖諦是佛法的中心思想 (18:52)

 

5. 概說前三諦的十二種行相 (22:49)

Q3. 第271個偈頌,自宗提到:「於四諦增益,堅樂我我所,此等十六相,非真而愛著。」請解釋以上頌文。

 

6. 略述道諦的四種行相 (32:27)

Q4. 請略述道諦的四種行相。

 

7. 善修四諦十六行相便能斷除煩惱 (41:23)

 

8. 光是淨化惡業依舊無法解脫 (42:41)

Q5. 自宗提到:「於彼相違義,真性相了達,善修之正見,能破愛隨行」。他宗(裸行外道):提出問難:即使沒有貪愛,只要有身體和業,就無法脫離輪迴。自宗回答:「業身雖安住,三因缺一故,其生則非有,如無種無芽。」他宗追問:既然輪迴必須具備三因,那麼,沒有身體與業就不會再輪迴了。自宗回答:「非斷業及身,無能對治故。無能故。有愛,仍能生起故。」他宗又提到:既然業和貪愛都是輪迴的因,那就應該設法個別斷除才是。自宗回答:「為盡二雖勤,盡業勞無義。」請解釋以上頌文。

 

9. 單修苦行無法完全淨化惡業 (54:55)

Q6. 自宗:「見種種果故,比知業功能,有多種差異。故一苦惱事,不能使都盡。有行使彼生,果報有減少,非一切異類,所應受果報。」他宗:「若由苦行力,使功能合盡。」自宗:「為染分能斷,或無染遍斷。若苦行異染,或即是煩惱,彼即業果故,則此不能使,功能合雜等。」請解釋以上頌文。

 

10. 斷煩惱後不會再造有漏之業 (1:08:59)

 

11. 斷煩惱後縱有樂受亦不生貪 (1:13:20)

Q7. 他宗:難道沒有方法可以對治業嗎?自宗:「摧欲生過故,能滅諸過者,能害彼生業,已作如何失?」他宗:如同有貪愛就有業,有業也會有貪愛,所以還是要設法斷除業。自宗:「非從業起過,有患乃能作,已遮則不作。」請解釋以上頌文。他宗:假使不對治業,從善業會產生樂受,而樂受會引生貪愛,所以還是要設法對治業。自宗:「若無邪分別,樂亦不起貪。」請解釋以上頌文。

 

12. 淨罪集資時應有的正確心態 (1:15:27)

Q8. 請問:什麼是淨罪集資時應有的正確心態?

 

13. 應以無我慧作為修持的核心 (1:26:33)

Q9. 請問:為什麼說修持無我慧能夠貫穿下、中、上三士道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