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5 集諦的前三種行相

《釋量論》第二品

2018 南印度 32-25

如性法師 མི་འགྱུར

集諦的前三種行相

 

研討提綱:

1. 近取蘊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01:21)

Q1. 請問:何謂「取蘊」?為何近取蘊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2. 以無我慧斷除煩惱才是解脫之道 (12:43)

Q2. 請問:為什麼我們會跟取蘊連結在一起?為什麼「設法讓心中生起無我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3. 苦樂的感受並非由境主導 (17:10)

Q3. 請問:為什麼苦樂的感受並非由境主導?

 

4. 深入探討壞苦是樂還是苦 (27:50)

Q4. 請分析:壞苦是樂還是苦?

 

5. 集諦的四種行相之一:因 (45:41)

Q5. 集諦有四種行相——因、集、生、緣。首先是第一種行相——因。偈頌中提到:「由是暫時性,成苦性有因。無因不待他,應常有或無。」對此,順世外道提出反駁,偈頌中提到:「若如棘刺等,銳利等無因,如是皆無因,有作如是說。」對於這一點,自宗回答:「若此有彼生,若此變彼變,說此是彼因,此於彼亦有。」請解釋以上頌文。

 

6. 鬧鐘的觸是否為眼根知的因 (54:45)

Q6. 他宗:如果有一法而使得另一法能產生,沒有那一法的話,另一法則不生,由此而說那一法是另一法的因。那麼,沒有「鬧鐘的觸」就無法形成「緣著鬧鐘的眼根知」,那麼要說「鬧鐘的觸」是「緣著鬧鐘的眼根知」的因嗎?對此,自宗回答:「觸是色因故,於見是因由。」請解釋以上頌文,並且說明「鬧鐘的觸」為何是「緣著鬧鐘的眼根知」的因?

 

7. 集諦的四種行相之二:集 (1:13:46)

Q7. 集諦第二種行相——集。偈頌當中提到:「破常亦非有,從自在等生,無能故。」請解釋以上頌文。

 

8. 集諦的四種行相之三:生 (1:16:34)

Q8. 集諦第三種行相——生。偈頌當中提到:「是故,有貪是為因。何故?謂諸人,遍執境差別,得彼意樂作。」請解釋以上頌文。

 

Q9. 他宗:如果只說有愛是苦因,或是有愛是輪迴的因,如此與佛經說欲愛(我想獲得快樂)、壞愛(我想避免痛苦)、有愛(對於三有貪愛)三種都是苦因,這一點是相違的。對此,自宗回答:「彼有貪。何故?有情於樂苦,欲得捨而轉,許彼等即是,欲愛及壞愛。」請解釋以上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