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點半我應該已經回到灣口附近了,我平常上岸後會在入口左邊的水龍頭清洗裝備,冬天通常回到家才脫防寒衣,所以應該很容易認出我,要是我在那邊還請你別客氣,主動出來和我相認一下。
你問到關於灣內的浮球,說到這個浮球可有趣的呢!豆腐岬那一個區域每天早上都有海泳會的人在裡頭游泳,如果早上我趕早下水經常和他們碰到面,那些浮球線基本上對於他們的安全多少有些幫助,也提供簡單的距離尺度,方便海泳的人知道自己游了多少距離,以前灣口方向那條橫的浮球下方有一大片粗網,真的有人在灣內發生意外可以縮減搜救範圍,提高搜救效率。(蘇澳海事職校以前有潛水課時就是在這個區域內上課)基本上如果你要體驗自由潛水,不到灣外是不太行的,灣內以前還有十米可以當作初學時的耳壓練習場地,但是去年夏天有一次颱風過後北側堤防的消波塊崩落,現在灣內除了灣口一帶都變得很淺,最深不過八米多(大潮也許可以到九米出頭吧!)但如果只是要浮潛看看東西,只要越過浮球灣口內就很美了(灣口外反而比較單調),灣口外深度才夠比較玩得起來,不過也是要看地形,走不對地方你會以為灣外的底部只有十五米不到,因為蘇澳港南提與豆腐岬北提(兩者連在一塊),在海底都有進行過一些基礎工程,所以地形上從十三米、十五米、十八米、一直到破二十米都有,雖然海底能看的東西不多,大魚也很愛躲不是每回都看得到,但是我還是喜歡有點深度來玩,比較有Fu~
在浮球內不止是深度淺,另一個缺點就是能見度特別低,其實灣內有一個區域的能見度是整個海域最好的,但很多人因為浮球框住的這一區以為灣外的能見度比灣內好,在我這幾年潛下來,灣內能見度最好的區域還沒有輸過灣外的,所以除非是單純的要練游泳(浮球區內的水母較少),否則不論是浮潛或自潛都應該在浮球區外比較適合。
要下豆腐岬,想要把握好的能見度有幾個要點,連續三天中浪以下(小浪尤佳)、吹東北風或北風(最怕南風)、小潮水、下雨不要緊但是如果發生豪大雨也是味增湯居多。
================================================================
相關討論文章: 關於豆腐岬潛點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