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天主把自己启示给人:圣经,圣传,教会的训导当局

1. 天主把自己启示并赏赐给人

35.人有能力去认识一个有位格的天主的存在,但为使人能与祂亲密交 往,天主愿意把自己启示给他,并赐给他恩宠,好能在信仰中接受这启示。不过,天主存在的证据能准备人接受信仰,并协助他确认信仰而不违反人的理智。(天主 教教理, 35)

50.人借着自然的理智,能从天主的工程确实地认识天主。然而有另一种知识领域,人只凭己力是绝不能达到的,那就是天主的启示。天主借着完全自由的 决定,把自己启示并赏赐给人,透露祂的奥秘和祂自太初就在基督内预定的造福人类的慈爱计划。祂派遣了祂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和圣神,把祂的计划完全启 示出来。

若望福音 第六章

44.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来,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复活。

宗徒大事录 第十六章

14.有个敬畏天主的女人,名叫里狄雅,是提雅提辣城卖紫红布的,她一直在听;主开明了她的心,使她接受保禄所讲的话。

罗马人书 第十章

14.但是,人若不信祂,又怎能呼号祂呢﹖从未听到祂,又怎能信祂呢﹖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呢﹖

弟茂德后书 第四章

1.我在天主和那要审判生死者的基督耶稣前,指着衪的显现和衪的国,恳求你:

2.务要宣讲真道,不论顺境逆境,总要坚持不变;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训去反驳,去责斥,去劝勉。

3.因为时候将到,那时人不接受健全的道理,反而耳朵发痒,顺从自己的情欲,为自己聚拢许多师傅;

4.且掩耳不听真理,偏去听那无稽的传说。

5.至于你,在一切事上务要慬慎,忍受坚苦,作传扬福音者的工作,完成你的职务。

希伯来书 第一章

1.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 借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

2.但在这末期内,衪借着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天主立了衪为万有的承继者,并借着衪造成了宇宙。

哥罗森书 第一章

15.祂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

16.因为在天上和在地上的一切,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领者,或是掌权者,都是在祂内受造的:一切都是借着他,并且是为了他 而受造的。

2.圣传

78.这种在圣神内完成的活生生的传递,称为圣传,因为它有别于圣经,纵使跟 圣经有密切的关连。透过圣传,「教会在它的教义、生活和敬礼中,把本身所是以及所信的一切,都传诸万世,永垂不朽」。「教父们的言论证明了圣传 确实活生生地存在着,圣传的丰富内涵渗透在教会实际生活的信仰和祈祷中」。

2.1 教父的定义

(一)概念说明:教父(father of the church)一词大致可以定义为:在基督宗 教初期的教会作家,他们都以正统的教义和圣洁的生活知名于世,也因此曾受教会嘉许为信仰的见证人。

(二)教父主要特征:有四点,即年代古远、正统教义、圣洁生活、和教会嘉许:

    1. 教父时代(当作一个文学阶段来看) 始自圣经古典文学之后的第一章。按 历史研究现存最早的作品可能是约96年教宗克雷孟一世(Clement I,92—101 )写给格林多的书信或是(宗徒训诲录)。比教父年代的开始更难决定的是它的结束时期。一般的看法是以若望达玛森(John Damascene,约650—750)为 东方的最后一位教父,而以依西都(Isidor of Sevilla,约560—636) 为西 方教父的最后一人。不过,有人以为这个时代早在犹斯弟尼安一世(Justinian I, 527—565)登基之时(527)已经结束了 ; 但也有人认为它应该延续至850 年为止。
    2. 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不过它并不影响时代问题的重点:教父文学是继圣经古典文学之后最早的作品,它见证出基督徒在最初几个世纪内的神 学(尤其是基督论、圣三论和教会论)看法及发展。
    3. 正统教义的超卓性。这个定义其实包含三个要点:
        • 「教义」是指神学思想外在化于写作之中教父们都是作家。
        • 「正统」教义并不暗示没有错误, 因为教父并非仅是信仰的见证人,他们大都是神学家,尝试更深入地透悟启示的讯息。因此所谓正统教义意含着与正统教会保持教义上的共融。乐林人 文森(Vincent of Lerins, 约+450)便曾这样描述教父们:那些受嘉许的教 师,在他们各自的时间与地方,与唯一的公教会保持着一样的信仰与共融。」其后的(集拉修法令)(Gelasian Decree:这是一部律令选集,相当忠实地反映罗马教会六世纪的看法),也把重心放在「共融」(communion) 的基础上。
        • 最后「超卓性」可以指独创性、 深刻、或圆满,也可以指富有活力、清晰、或卓越不凡。它不一定意含比较(比后世超卓),却显然含有一定程度的不朽(相对于作者当时当地而言)。
        • 在这一点上,还须略加一点补充:在许多教父论或教父神学的研究中,都会包含有一些「非正统」的基督徒作者,他们的正统性也许曾经受过质疑 (如奥力振Origen,约185—254) , 他们甚至离开过教会(如戴尔都良Q.S.F. Tertullian,约160—23O);抑有甚者,教父论甚至还可能包含一些攻击信仰的外教作家(如采尔稣斯Celsus,二世纪,波斐留斯 Porphyrius, 约233 —305)。大概可以这样说,他们位列教父论的研究中,却不是正式的教父。教父(论)的研究涉及他们的作品是可以理解旳: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出 教义的发展,从而结出丰富的神学果真。
    4. 圣洁生活:无可否认的,并不是所有教父都位列圣品。有些甚至没有受 到像早期教会崇敬圣人一般的待遇。因此,所谓「圣洁生活」仅是指最起码的基督徒德行,经常与主冥合,具体地表现出生活与理论上的和谐、信仰与 道德上的一致。因为必须如此才可能对天主的启示和基督徒的传承有更精确、更深遽的理解。
    5. 教会嘉许:教会的嘉许可以是正式的,那就是经由大公会议或教宗宣布 某位古代作者在教义上或伦理上的功绩。但也可以是隐含的:即大公会议或教宗甚或礼仪嘉许性地引用某位作者的说法。最后,它还可以是实质上的, 即是说他的理论为一般基督徒广泛地采用。

(三)希腊语是教父文学最早期的语言。但在罗马、北非和高卢(Gaul), 希腊语要迟至三世纪才通行起来。渐渐地,除了希腊本土以外,它竟有被本 地语言所取代之势,特别是叙利亚语、科普替语(Coptic一种埃 及土语),和亚美尼亚语;而在西方,拉丁语更是后来居上,成为西方 教父的普遍用语。

2.2 教父文学的后期

至论教父文学的后期,差不多每一位研究教父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分法。 这个现象不单指出后期的困难,还暗示着它的权宜性,事实上历史洪流是不容许人一刀两断的。而这里所列举的三分法,只是许多可行的方法中的一种 :

    1. 早期教父(从最早的教父开始至313年(米兰通论)或325年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为止) : 这期间又可以细分为三组:
        • 宗徒教父,由于他们可能接触过或受教于宗徒或宗徒的门徒而得名, 如安堤约基人依纳爵
        • (Ignatius of Antioch, 约 +117)、坡利加 (Polycarp, 约 +168/169) 、克雷孟一世等。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他们的作品都充满牧 灵的语气,强调末日,对基督有着鲜明的怀念,真正地反映出早期基督徒的见证。
        • 护教者,由于教会对外邦信仰和犹太主义的还击,因而产生了第一批 与外面世界接触的基督徒文学家,如殉道者儒斯定 (Justin the Martyr, 约 +165) 、 雅典人阿特那哥拉斯 (Athenagoras,二世纪下半)等。他们以自已的笔对抗君王的刀剑,力图表达新约是旧约的满全,让基督徒的真理与 外教神话相对立。同属于这一组的还有教会对蒙丹派和诺斯底主义的回应,个中翘楚应推依雷内 (Irenaeus,约 140—202)。
        • 第一批真正致力神学整体研究的学者。他们的努力一方面是由于争论 的刺激,而更重要的却是信仰在基督徒知性上的推动。当时主要的神学活动中心是东方的亚历山大及西方的迦太基 (Carthage)。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则 有亚历山大人克雷孟CIement of Alexandria, 约140—2l7与奥方振。在西 方有戴尔都良与西彼连(Cyprian,约 200—258) 等。由于他们的努力,教父 时代已经准备好迎接它黄金时代的到来。
    2. 黄金时代(上承早期教父,下迄451年加采东大公会议):
        • (米兰通论)(313)正式承认基督宗教存在的权利,也让基督徒可以 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参与崇拜和敬礼,更为教父文学铺开了通往黄金时代的大道。这是教会首四届大公会议的时代,即第一届尼西亚(325)、第一届君 士坦丁堡(381) 、厄弗所 (431)和加采东(451),是一个在基督徒神学里富于 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时代,深入地寻索教会的基本信理 (在东方是圣三论和基 督论, 在西方则是救援论和教会论) 。不过,这也是一个充满痛苦和争执的时代,教会不幸地一次又一次地受尽亚略主义、多那特主义、摩尼教、白拉 奇主羲、阿波林主义、奈斯多利主羲和一性论的打击。
        • 在这光采四射的文学和神学的时刻里,充满着第一流的作家,本文仅 列举最著名的几位代表 : 在埃及有反亚略主义者亚大纳修 (Athanasius,295—373)和反奈斯多利主义者济利禄(Cyril of Alexandria, +444) 。 在小亚细亚触及神学的顶峰的是三位卡帕多细亚人 (Cappadocians):西泽勒雅的巴西略(Basil, 约329—379) 、纳齐盎的额我略(Gregory 0f Nazianzus,约 329—390)和尼沙的额我略 (Gregory of Nyssa, 约 335— 394) 。
        • 在安提约基学派,最著名的代表是塔尔索的狄奥多 (Diodore of Tarsus ,+394)、金口若望 (John Chrysostom,约 344-407)等。
        • 在西方,领导的人物如下 : 依拉利(Hilary of Poitiers, 约 300— 368) 、 盎博罗修(Ambrosius,约339—397) 、 圣经学家热罗尼莫Jerome, 约 3401420) 及 圣 奥斯 定 (Augustine,354—430)。
    3. 衰落时期(五世纪中叶至七世纪末):加采束大公会议之后,教父们的蓍 作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衰落,特别由下列二种原因造成:
        • 信仰上的基本问题似乎解决了,神学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物 极必反,不进则退,这是必然的道理。在圣经诠释和理论思辨都转弱的当儿,灵修和崇拜成了注目的焦点。在这情况之下,新颖而富创造力的思想必然 减退;传统主义,对从前的依附成了无可避免的事。
        • 政治和文化的因素亦不可忽略:外方民族在西方肆虐,君王权力侵入 了东方教会;再加上东西方的分裂,回教文化的层层进军,在在都令教父文学有今非昔比之叹。但话得说回来,这段时期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亚里斯 多德哲学的应用为中世纪士林哲学作好了准备的功夫,就是这时期的人物也 并非全属等闲之辈,如翻译亚里士多德的波哀丢斯(Boethius,480—525),灵修学大师额我略一世(Gregory I,590—604)等等。不过,无论如何,教 父时代终于走到它的尾声了。

[摘自:辅仁神学著作编译会,神学辞典,1996,6.]

3. 圣经

108.可是,基督徒的信仰并不是一个「书卷的宗教」。基督教会是一个天主 「圣言」的宗教,这圣言「不是一个笔录下来沉默的文字,而是降生成人的生活圣言」。 为使圣经上的话不要变成 死板的文字,生活的天主的永远圣言── 基督,必须透过圣神,「开启我们的理智,使我们理解圣经」(路24:45)。

3.1 圣神──圣经的解释者

109.在圣经里,天主是以人的方式向人说话。因此为正确地解释圣经,必须 留心探讨甚么是圣经作者真正要肯定的,以及甚么是天主藉他们的话要表达的。

110.为明白圣经作者的用意,应留意当时的环境和文化 ,留意当时所用的「文学类型」,留意当时所惯用的感受、表达和叙述的方式。「因为在圣经中, 真理是以各种不同形式,即以历史、先知、诗歌或其它文学类型来陈述和表达的」。

111.不过,由于圣经是受默感的,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正确解释原则,没有 这个原则,圣经将变成死的文字:「圣经既由圣神写成,就该藉同一圣神的助佑去阅读和解释」。 为随从默感圣经的圣神去解释圣经,梵二大公会议给我们指出了三项标准:

112.一、小心留意「整部圣经的内容和统一性」。因为 ,尽管组成圣经的各书互不相同,但由于天主计划的一致,圣经是一个整体,而耶稣基督就是它的枢纽和心脏,这心是在祂的逾越节后敞开的。

基督的心是指圣经,正因圣经显露了基督的心。这心在受难前是关 闭着 的,因为那时圣经是隐晦的。但在受难后圣经变得明朗,为使那些从中获得 领悟的人,懂得详查和辨别如何去解释先知的话。

113.二、在「整个教会的生活圣传」中阅读圣经 。根据教父们的格言:「与其说圣经写在书卷上,毋宁说首先写在教会的心头上 (Sacra Scriptura principalius est in corde Ecclesiae quam in materialibus instrumentis scripta)」。因为教会在她的圣传中,将天主的圣言存留在她活生生的纪念中,而圣神则按照属神的意义将 圣言的解释赐给她。

114.三、留意「信德的相符」。所谓「信德的相符」,是指信仰中的 真 理彼此相符,以及与启示的整体计划相符。

3.2 圣经中不同层次的意义

115.依照古老的传统,圣经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即字面的意义和属灵的意义 ,后者又分为寓意、伦理及末世的意义。四种意义彼此深深地相协调,可确保教会活生生的读经,产生丰富的内涵。

116.字面的意义。就是那来自圣经言词所表达、透过释经学的正确解释规则 所发掘的意义。「圣经的所有意义都以字面的意义为基础」。

117.属灵的意义。基于天主计划的一致性,不但圣经的文字,连它所叙述的 事实和事件也可成为标记。

一、寓意。如果我们在基督身上认出事件的意义,就能对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经过红海是基督胜利的象征,因此也是洗礼的寓意 。

二、伦理。圣经所记载的事迹能引导我们正直地行事。它们是为「劝戒我们而记载下来的」(格前10:11)。

三、末世。同样,我们可看到事实和事件的永恒意义,让它们引领(希腊语anagoge)我们迈向天乡。这样,尘世的教会是天上耶路撒冷的标记。

4. 教会内 活生生的训 导当局

85.「正确地解释书写的或传授的天主圣言的职务,只委托给教会内 活生生的训导当局,」即是与伯多禄的继承者──罗马教宗共融 的主教们,「他们以耶稣基督的名义行使这权力」。

4.1「私下」的启示

67.在过去的世代中,曾有一些所谓「私下」的启示,其中有些曾被教会当局 所承认。然而它们并不属于信仰的宝库。它们的任务并非「改善」或「补充」基督决定性的启示,而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协助人们更圆满 地去履行基督的启示。在教会训导当局的指引下,信友们的意识应能辨认及接纳,在这些私下的启示中,那些是基督或圣人们向教会所作的真正呼 吁。

4.2 启示已告完成,却并未完全阐明

66.「基督的救赎工程,由于是新而永久的盟约,将永不会消逝;而且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光荣的显现之前,也没有甚么新的公开启示可期待了」 。不过, 即使启示已告完成,却并未完全阐明;这就有待基督徒的信仰,随着年代逐步去吸取它整个的内涵了。

4.3 在信仰的理解中成长

94.赖圣神的助佑,对信仰遗传下来的事迹和言语的领悟,能在教会的生活中增进:

──「借着信徒们的反省和研究,他们把这些事放在心中默 想」;尤其是「神学的探讨……不断地对启示的真理作深入的认识」。

──「借着信徒们对精神事物所体验到的深切领悟」;「天主圣 言跟阅读它的人一起成长」。

──「借着主教们的宣讲,他们因所继承的主教职位,接受正确阐释真理的神恩」。

5. 坚定不移的信德

88.当教会训导当局钦定信条时,亦即当它提出蕴藏在天主启示内的真理,或以确定方式提出的其它与这些真理有必然关连的真理,而要求基督子民以坚定 不移的 信德同意予以接纳时,都是完全凭靠受自基督的权力。

89.在信条与我们的灵修生活之间有一种极密切的关连。信条是我们 信仰道路上的明灯,它们照耀这道路,使之安全。反过来说,如 果我们的生活是正直的,我们的理智和心灵将会敞开去接纳信条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