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加句靈驗佛頂尊胜陀羅尼記



( 注意:點按數字可以回到前一頁繼續閱讀。)

(1)朝議大夫:官名。隋置,為文散官;唐因之。明、清以為文職從四品封階。


(2)侍御史:官名。周曰柱下史;秦改為侍御史,亦曰柱后史;兩漢亦有侍御史,所掌凡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日印曹,掌刻印;三日供曹,掌齋祀;四曰尉馬曹,掌廄馬;五日乘曹,掌車駕。其后自魏、晉以迄于元,均置侍御史,所掌多為糾察非法,推彈雜事;明洪武后始廢。又歷代侍御史之特有職掌者則冠字以稱之,如漢時以侍御史出督州郡盜賊運漕軍糧,謂之督軍糧侍御史;宣帝時齋居決事,令侍御史二人治書,謂之治書侍御史;魏時以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謂之殿中侍御史等皆是。治書侍御史与殿中侍御史,歷代多置之,明代始廢。此外如監察御史本亦為監察侍御史,參閱監察御史條。


(3)出世法:出离世間之法,亦即斷惑証真或帶業往生。


(4)開士:1.開悟之士,菩薩的德名。2.以法開導眾生之士,為和尚的尊稱。


(5)金剛智:為南印度光明國人。幼年出家,后受具戒,于中印度那爛陀寺,廣學大小乘,三藏兼通。三十一歲,禮龍智為師,經七年,于密法無所不通。嘗于作法中,感見觀自在菩薩現身,証明其學成就,令往東土弘密乘,乃航海來華傳法。


(6)居士:居家學佛之士。


(7)少府:官名。秦置,漢因之,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澤之稅,以奉養天子,為天子之私府。東漢掌宮中服御、衣服、寶貨、珍膳之屬。至隋置為少府監,領尚方、織染等署;唐、宋因之。明廢,以其職併于工部。


(8)東京:漢高祖都長安,光武帝都洛陽,世因稱洛陽為東京,亦曰東都。長安為西京。后亦因稱東漢曰東京。晉書<懦林傳>:[逮于孝武,崇尚文儒,爰及東京,斯風不墜。]按隋唐時亦建東京,又嘗改稱東都,即漢故地。


(9)司命神:指司掌鬼道眾生隨業應投何道之神。


(10)神道:天道、阿修羅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稱。


(11)冥府:閻魔王的廳堂。


(12)陰界:閻魔王所住的世界。


(13)大夫:官名。三代之時,天子及諸侯皆置之,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級,位卿之下,士之上。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名,或為職事官,或為散官。清代文官階自正一品至從五品,亦稱大夫。


(14)行:官位之兼攝也。唐、宋官制,以小銜攝大宮,曰守某官;以大兼小,則曰行某官事。


(15)通事:官名。魏置中書通事舍人;或曰舍人、通事各為一職,明帝時有通事劉泰是也,晉江左乃合為一職,謂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南朝梁除通事,改稱中書舍人;歷代因之。又秦、漢以來有謁者官,隋初改為通事舍人,煬帝改為通事謁者,唐复曰通事舍人,隸四方館,又屬中書省,掌通奏、引納、辭見、承旨、宣勞,皆以善辭令者為之。


(16)超渡:佛教、道教中,為救渡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道士為亡者誦經拜忏,謂之超渡。


(17)長史:宮名。漢書《百官公卿表》:[文帝二年,置一丞相,有兩長史。]蓋諸史之長也,職無不監;其后太尉、司徒、司空諸公府皆有長吏。魏、晉以后 ; 刺史多帶將軍開府者,亦置長史,歷代因之。清季惟親王府、郡王府置長史。


(18)冥界:即陰界。


(19)六欲: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語言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


(20)目連:目犍連的簡稱,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稱。


(21)尉:官名。秦漢以太尉掌兵事,廷尉听獄;漢于縣亦置尉,主捕盜賊,察奸宄。其后歷代相沿,又有都尉、騎尉等名,皆為武職。清駐防旗營有城守尉及防守尉;今初等軍官為尉,分上尉、中尉、少尉三級。


( 注意:點按數字可以回到前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