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FPS最大值的必要性

FPS Limiter Lag Analysis For G-Sync & V-Sync

Freesync & Gsync雖然都可以終結撕裂問題,

但前提是跑遊戲的FPS需要在原廠預設的Sync範圍裡面才會正常作用.


不管Freesync還是Gsync都會有範圍值

每一台螢幕的範圍值都不一樣, 需要自行查詢.


像是XB271HU的Gsync範圍就是30hz~165hz

所以當FPS跌到30張以下, 或者165張以上.

那個時候Gsync, 就不會正常動作.


30張以下基本上是調整畫質就可以避過.


但165張以上呢?

遊戲太好跑, 跑到165張以上的話, 按造上面的影片可以得知,

Gsync會停止動作, 要是有開啟Fastsync就會切換到Fastsync

沒有的話就會進入Nosync狀態.


但Fastsync會有頓挫的問題, Nosync則有撕裂問題.

自然有人就會想到限制讓FPS不超過"Gsync/Freesync範圍"


這個影片就解釋了, 幾種方式去做限制的Input lag數值差距.


他嘗試了

1.遊戲內部的"最大FPS限制"功能

2.NVIDIA控制台的限制功能

3.MSI提供的Afterburner裡的限制功能.


(他建議要調到比螢幕刷新率少2fps是最好)


最後發現Input lag最低的是第一項遊戲內部設定

其次是Afterburner, 最差的是控制台內.


但不是每款遊戲都有該功能, 所以推薦了Afterburner

(測的都是Gsync部分, 也許Freesync也是大同小異?)


另外提到要是只能用V-sync的狀態,

要是144hz螢幕但遊戲內部去設最大只跑143fps會怎樣?

結果是Input lag有變低, 但畫面顯示有差距.

(這部分理論上不能完全同步應該遊戲是跑144/2= 72fps?)



所以螢幕的確最簡單理想的使用方式就是

1. 正常搭配 [A卡+Freesync] & [N卡+Gsync] + 限制最大Fps小2fps + 確保最低FPS不掉到Sync範圍以下.

2. 電競FPS/賽車遊戲專門玩家, 則No sync最佳(最少Input lag), 有撕裂也沒差.

(Gsync/Freesync/Fastsync皆會增加Input lag)


普通類型遊戲,

要是Freesync/Gsync都無法開,

那開不開Vsync就會是 "忍受撕裂" vs "Input lag大幅增加"二選一了.

(後者當然還要確保最低也能達到"60FPS" or "螢幕刷新率一半以上FPS數")


不過撕裂在高刷新螢幕之下,

似乎也沒有這麼不勘就是了(個人體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