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的藍光傷眼性

如果用電腦用很久的人便可以知道

螢幕有"低藍光/濾藍光/智慧藍光"等等功能

那是在LED時代開始的時候才開始有的


LED時代的來臨總共帶來兩大不健康因素

1.某些螢幕低亮度下閃爍嚴重 (PWM調光)

2.藍光光波強度過強突出

廠商一開始甚至沒有對這兩樣進行修改就隨便出市的產品.

其中以閃爍問題最可以肯定"就是傷眼"

而藍光光波強度過強對人眼的傷害則沒有這麼容易證實.



接著來講LED背光的藍光問題

要講到這個就要講到光譜的角度


白光LED光譜

這就是今日最多廠商在使用的白光LED背光,

可以看到藍光嚴重突出, 問題就是在這裡產生的.

CCFL(燈管)光譜

而這就是LED時代之前廣泛使用的CCFL技術

它藍色相對綠色少很多, 藍光又跟紅光高度相等, 人眼天生64%神經是用於接受紅色, 而綠光則是32%, 亮度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 會先被綠光/紅光滿足, 那時候藍光還是相對較少.

(藍光就是眾多顏色中人眼接受力最差的色彩波段)

GB-LED 光譜

後來廠商嘗試解決WLED藍光過強問題, 嘗試了幾種技術,

一開始最理想是RGB-LED, 後來三色LED背光成本過高, 所以GB-LED之類的技術就也這樣出來了.

它的光譜至少做到了三色平衡同樣高度, 也比WLED好.

量子點光譜

前面的白光LED其實可以看是"藍光LED燈+黃色濾色片"產生的,

這個量子點技術一樣是利用"藍光LED燈",

但改進的是"黃色濾色片"變成了

可以重新調整三色比例平衡的"量子點材料奈米濾色片",

基本上光譜跟GB-LED接近, 也是好技術

OLED光譜

電漿電視光譜(絕版)

這麼多種面板技術背光技術, 最終可以看到就是只有白光LED的三色平衡做的最差

雖然LED時代的來臨還是帶來一些優點, 主要是

1.省電(高效率)

2.體積可以很小很薄

3.較CCFL環保

但這應該都不是主要來臨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

低成本..

(這是對廠商最好的誘惑)


一開始有一款軟體叫做F.lux就是嘗試用軟體/韌體層面去減低藍光突出的問題

提供給Android/windows/ios使用

後來被業界覺得很好很正確, Windows/Mac/Ios等等也直接內建到自己系統裡面.

IOS上叫做"Night shift", windows上叫做"低藍光模式"


RGB-LED, GB-LED, 量子點也都是硬體面上減少LED藍光問題的好技術.


某個層面上來說, "白光LED"的來臨是個過渡期就是了.

CCFL明明就比較柔和, 也沒有閃爍藍光問題, 但在這個世代就要硬做更換.


要是自己的螢幕用的背光沒有RGB-LED, GB-LED, 量子點等技術

嘗試去用F.lux或者螢幕內建的低藍光設定其實設了

也很容易覺得變太黃, 不好.. 然後就開很小或者關掉.

所以不是減輕一點, 就是直接接受藍光..


目前不會變黃又有效減少藍光的淨藍光技術, 應該只有Philips/AOC的硬體淨藍光技術

BENQ智慧藍光機種


所以新一代的量子點技術還真的蠻需要被推崇的就是了.

(友達/三星/松下/夏普/LG皆有量子點類似技術)

因為RGB-LED, GB-LED基本上已經近乎被淘汰沒希望了.

(只剩下LG在高階產品用的GB-r LED技術)


或者OLED才可能有給予三色均衡的機會


不過其實藍光也許不是傷眼為最大問題

最大問題可能是影響"內分泌", 晚上興奮睡不著.


人看到黃光會想睡覺, 看到藍光會覺得新鮮而變得興奮..

特別是睡覺前看手機的人.. 真的影響睡眠品質


這篇是以前的中文講解這個WLED背光藍光凸出光譜

這篇比較新的就講到了量子點也是解決藍光突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