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ED"名稱不正確性


三星稱"量子點技術"為"QLED" Monitor其實是不太正確的說法

三星甚至去註冊這個名稱.


這是因為QLED 後面為"LED" , LED應該是自發光,

三星目前這個階段並沒有實現LED自發光特性.


藍光LED+黃色濾光膜+液晶 是目前一般的白光LED面板的結構


而現在三星實現的只是

藍光LED+量子點鍍膜(QDEF)+液晶

雖然其中的量子點鍍膜可以重新調整三色比例,

比起黃色濾光膜來的先進.


但始終沒有自發光特性, 所以頂多稱之為Q"LCD"才是正確的.


正確來說,

應該稱之為QDEF-LCD(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 LCD)

量子點增強鍍膜液晶


量子點技術總共有三個進化階段要走

1.就是現在三星辦到的量子點鍍膜 -> QLCD

2.製造過程中就把量子點鍍膜與液晶完全結合(增強透光性) -> QLCD

3.去除藍光LED, 量子點自發光 -> QLED


三星只在第一步就稱自己是QLED,

三星又在世界上電視領域世界上市占第一十幾年了.


LG原本是有機會靠OLED爭取更多市占率的

(世界上目前只有LG最有能力量產大尺寸OLED)

但三星急了最終出了這招, 讓LG間接失利

所以LG很火大. 這在今年年初就鬧得很大.


不過最終業界還是普遍接受三星要這樣稱呼自己產品的說法

可憐的是LG.

O"LED"的特別性, 卻被這種起步階段的技術剝奪.

要知道大尺寸OLED要實現量產不容易,

日本就是花了很多時間還辦不到,

今年SONY跟Panasonic的最高階電視甚至就是用LG的OLED面板

(SONY AIE, Panasonic EZ1000)


不過就光是"量子點鍍膜"還是有它不凡的點就是了

所以LG除了自己的殺手鐧OLED之外

也研發自己LG版本的類量子點技術"NANO CELL"用在自己的LCD電視上

現在也已經在國際上有在賣了.


未來友達的量子點產品也會慢慢出現在市面上(PG27UQ/X27, PG35VQ/X35)

本人倒是好奇LG會不會把NANO CELL技術用在電腦螢幕上.

(LG在高端4K螢幕有Gb-r LED產品也是改善光譜技術, 但好像成本過高, 不會放到一般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