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星河電腦螢幕資訊分享站
首頁
年度大賞
2020總評表(不定期更新)
2019總評表
2018總評表
2017年度大賞
總評彙整
144Hz總評
21:9總評
4K總評
2K總評
FHD總評
候補清單
最終獎項
挑選方向
144hz挑選方向建議
電競螢幕挑選要點
21:9挑選方向建議
4K挑選方向建議
2K挑選方向建議
高刷新面板概況
RTX新GPU - 理想搭配
規格理想組合
品牌保固年限
挑選流程指南
DIY自行研究指南
查看表格
144hz規格表(站內)
21:9規格表(站內)
4K規格表(站內)
2K規格表(站內)
尋找台製品-製造廠整理
無亮點保固列表
低價高CP推薦表
無限預算推薦表
Playwares指標分數表
Playwares對照組
sRGB實測值
看懂PW評測
Rtings指標測試分數表
Rtings 對照組
HDR/Gsync/G-IPS
HDR性能指標解說
FALD全陣列分區控光
Gsync螢幕天梯表
PS4 PRO螢幕選擇
支援4K訊號縮放
廣色域螢幕清單
AdobeRGB超廣色(高刷新)
DCI-P3廣色域螢幕
BENQ智慧藍光
EIZO螢幕清單
曲面螢幕清單
香港地區專頁
值得關注
ASUS PG35VQ
ASUS PG27UQ
ASUS PA32UCX
ASUS XG438Q
ACER CG437K
ACER X34P
ACER X35
ACER X27
ACER XB273K
ACER XV273K
GIGABYTE FI27Q-P
GIGABYTE CV27Q
EIZO CG3145
EIZO CG319X
EIZO CG2730
EIZO CG2420
BENQ SW320
BENQ SW270C
BENQ EX3501R
BENQ EX3203R
BENQ EX2780Q
BENQ EW3270U
BENQ XL2546
MSI MPG341CQR
DELL AW3418DW
期待上市
ASUS PA32UCG
ASUS PG27UQX
ASUS XG43UQ
ASUS XG27UQ
ASUS XG279Q
ASUS CG32UQ
BENQ EW3280U
DELL AW3420DW
DELL AW2720HF
LG 38GL950G
LG 34GK950G
LG 34GK950F
期待上市清單(20/7/1)
期待上市清單(19/9/22)
面板生產計劃(19/2/25)
相關知識
價格分析
國際價格比較報表
美價不可比較理由
分析品牌市佔比
分析結論
國際價格對照
各型號價格比較
便宜螢幕排行(相對性)
面板技術簡單對比
面板Bit位元數 & Frc
FPS/刷新率/反應時間
慢動作畫面下Hz差距
Input Lag(輸入延遲)
144hz or 21:9 or 4K?
FHD?1080P?2K?4K?
解析度與FPS關係
Frame Latency(影格延遲)
FPS/刷新率的誤解
玩競技遊戲時的絕招
144HZ必須144FPS?
Gsync & Freesync
各種Sync的差別
SYNC運作範圍概念
限制FPS最大值的必要性
Sync or No Sync?
Sync的理想設定法
Sync的理想運用法
Freesync的LFC功能
PWM調光與閃爍
LED背光的藍光傷眼性
LED光譜技術實戰
"QLED"名稱不正確性
三星6像素結構問題性
三星6子像素優缺點
黑平衡技術 for FPS
MBR動態模糊減少技術
Benq DyAc技術
Gsync HDR vs Gsync SDR
影片HDR vs SDR(非遊戲)
電視/電腦螢幕的差異
電視與電腦螢幕差異2
亮度/對比/色域
刺眼時可做嘗試
好站連結
螢幕快速比較法
ICC色彩檔案庫&套用法
Gsync 支援顯示卡
Freesync 支援顯示卡
HDMI版本支援表
DiSPLAYPORT支援表
螢幕面板測試
五大比價網站
評測權威網站
評測彙整網站
NCX參考評測網站
好站參考網站彙整
更新日誌
建立初衷
附註要點*18/5/20
購買基本概念*18/9/25
產品更新日誌
網站更新日誌
贊助本網站
星河電腦螢幕資訊分享站
首頁
年度大賞
2020總評表(不定期更新)
2019總評表
2018總評表
2017年度大賞
總評彙整
144Hz總評
21:9總評
4K總評
2K總評
FHD總評
候補清單
最終獎項
挑選方向
144hz挑選方向建議
電競螢幕挑選要點
21:9挑選方向建議
4K挑選方向建議
2K挑選方向建議
高刷新面板概況
RTX新GPU - 理想搭配
規格理想組合
品牌保固年限
挑選流程指南
DIY自行研究指南
查看表格
144hz規格表(站內)
21:9規格表(站內)
4K規格表(站內)
2K規格表(站內)
尋找台製品-製造廠整理
無亮點保固列表
低價高CP推薦表
無限預算推薦表
Playwares指標分數表
Playwares對照組
sRGB實測值
看懂PW評測
Rtings指標測試分數表
Rtings 對照組
HDR/Gsync/G-IPS
HDR性能指標解說
FALD全陣列分區控光
Gsync螢幕天梯表
PS4 PRO螢幕選擇
支援4K訊號縮放
廣色域螢幕清單
AdobeRGB超廣色(高刷新)
DCI-P3廣色域螢幕
BENQ智慧藍光
EIZO螢幕清單
曲面螢幕清單
香港地區專頁
值得關注
ASUS PG35VQ
ASUS PG27UQ
ASUS PA32UCX
ASUS XG438Q
ACER CG437K
ACER X34P
ACER X35
ACER X27
ACER XB273K
ACER XV273K
GIGABYTE FI27Q-P
GIGABYTE CV27Q
EIZO CG3145
EIZO CG319X
EIZO CG2730
EIZO CG2420
BENQ SW320
BENQ SW270C
BENQ EX3501R
BENQ EX3203R
BENQ EX2780Q
BENQ EW3270U
BENQ XL2546
MSI MPG341CQR
DELL AW3418DW
期待上市
ASUS PA32UCG
ASUS PG27UQX
ASUS XG43UQ
ASUS XG27UQ
ASUS XG279Q
ASUS CG32UQ
BENQ EW3280U
DELL AW3420DW
DELL AW2720HF
LG 38GL950G
LG 34GK950G
LG 34GK950F
期待上市清單(20/7/1)
期待上市清單(19/9/22)
面板生產計劃(19/2/25)
相關知識
價格分析
國際價格比較報表
美價不可比較理由
分析品牌市佔比
分析結論
國際價格對照
各型號價格比較
便宜螢幕排行(相對性)
面板技術簡單對比
面板Bit位元數 & Frc
FPS/刷新率/反應時間
慢動作畫面下Hz差距
Input Lag(輸入延遲)
144hz or 21:9 or 4K?
FHD?1080P?2K?4K?
解析度與FPS關係
Frame Latency(影格延遲)
FPS/刷新率的誤解
玩競技遊戲時的絕招
144HZ必須144FPS?
Gsync & Freesync
各種Sync的差別
SYNC運作範圍概念
限制FPS最大值的必要性
Sync or No Sync?
Sync的理想設定法
Sync的理想運用法
Freesync的LFC功能
PWM調光與閃爍
LED背光的藍光傷眼性
LED光譜技術實戰
"QLED"名稱不正確性
三星6像素結構問題性
三星6子像素優缺點
黑平衡技術 for FPS
MBR動態模糊減少技術
Benq DyAc技術
Gsync HDR vs Gsync SDR
影片HDR vs SDR(非遊戲)
電視/電腦螢幕的差異
電視與電腦螢幕差異2
亮度/對比/色域
刺眼時可做嘗試
好站連結
螢幕快速比較法
ICC色彩檔案庫&套用法
Gsync 支援顯示卡
Freesync 支援顯示卡
HDMI版本支援表
DiSPLAYPORT支援表
螢幕面板測試
五大比價網站
評測權威網站
評測彙整網站
NCX參考評測網站
好站參考網站彙整
更新日誌
建立初衷
附註要點*18/5/20
購買基本概念*18/9/25
產品更新日誌
網站更新日誌
贊助本網站
More
首頁
年度大賞
2020總評表(不定期更新)
2019總評表
2018總評表
2017年度大賞
總評彙整
144Hz總評
21:9總評
4K總評
2K總評
FHD總評
候補清單
最終獎項
挑選方向
144hz挑選方向建議
電競螢幕挑選要點
21:9挑選方向建議
4K挑選方向建議
2K挑選方向建議
高刷新面板概況
RTX新GPU - 理想搭配
規格理想組合
品牌保固年限
挑選流程指南
DIY自行研究指南
查看表格
144hz規格表(站內)
21:9規格表(站內)
4K規格表(站內)
2K規格表(站內)
尋找台製品-製造廠整理
無亮點保固列表
低價高CP推薦表
無限預算推薦表
Playwares指標分數表
Playwares對照組
sRGB實測值
看懂PW評測
Rtings指標測試分數表
Rtings 對照組
HDR/Gsync/G-IPS
HDR性能指標解說
FALD全陣列分區控光
Gsync螢幕天梯表
PS4 PRO螢幕選擇
支援4K訊號縮放
廣色域螢幕清單
AdobeRGB超廣色(高刷新)
DCI-P3廣色域螢幕
BENQ智慧藍光
EIZO螢幕清單
曲面螢幕清單
香港地區專頁
值得關注
ASUS PG35VQ
ASUS PG27UQ
ASUS PA32UCX
ASUS XG438Q
ACER CG437K
ACER X34P
ACER X35
ACER X27
ACER XB273K
ACER XV273K
GIGABYTE FI27Q-P
GIGABYTE CV27Q
EIZO CG3145
EIZO CG319X
EIZO CG2730
EIZO CG2420
BENQ SW320
BENQ SW270C
BENQ EX3501R
BENQ EX3203R
BENQ EX2780Q
BENQ EW3270U
BENQ XL2546
MSI MPG341CQR
DELL AW3418DW
期待上市
ASUS PA32UCG
ASUS PG27UQX
ASUS XG43UQ
ASUS XG27UQ
ASUS XG279Q
ASUS CG32UQ
BENQ EW3280U
DELL AW3420DW
DELL AW2720HF
LG 38GL950G
LG 34GK950G
LG 34GK950F
期待上市清單(20/7/1)
期待上市清單(19/9/22)
面板生產計劃(19/2/25)
相關知識
價格分析
國際價格比較報表
美價不可比較理由
分析品牌市佔比
分析結論
國際價格對照
各型號價格比較
便宜螢幕排行(相對性)
面板技術簡單對比
面板Bit位元數 & Frc
FPS/刷新率/反應時間
慢動作畫面下Hz差距
Input Lag(輸入延遲)
144hz or 21:9 or 4K?
FHD?1080P?2K?4K?
解析度與FPS關係
Frame Latency(影格延遲)
FPS/刷新率的誤解
玩競技遊戲時的絕招
144HZ必須144FPS?
Gsync & Freesync
各種Sync的差別
SYNC運作範圍概念
限制FPS最大值的必要性
Sync or No Sync?
Sync的理想設定法
Sync的理想運用法
Freesync的LFC功能
PWM調光與閃爍
LED背光的藍光傷眼性
LED光譜技術實戰
"QLED"名稱不正確性
三星6像素結構問題性
三星6子像素優缺點
黑平衡技術 for FPS
MBR動態模糊減少技術
Benq DyAc技術
Gsync HDR vs Gsync SDR
影片HDR vs SDR(非遊戲)
電視/電腦螢幕的差異
電視與電腦螢幕差異2
亮度/對比/色域
刺眼時可做嘗試
好站連結
螢幕快速比較法
ICC色彩檔案庫&套用法
Gsync 支援顯示卡
Freesync 支援顯示卡
HDMI版本支援表
DiSPLAYPORT支援表
螢幕面板測試
五大比價網站
評測權威網站
評測彙整網站
NCX參考評測網站
好站參考網站彙整
更新日誌
建立初衷
附註要點*18/5/20
購買基本概念*18/9/25
產品更新日誌
網站更新日誌
贊助本網站
看懂PW評測
PLAYWARES.COM
(官方網站)
PLAYWARES是很實用的一個韓國評測網站,
網站裡面的對照表也相當具有參考性,
本人自己都會拿來當作重要參考指標.
下面以ASUS XG35VQ/MX34VQ為例
講解一下要去看Playwares評測細項時
要怎麼去看懂這些評測圖表.
ASUS XG35VQ
ASUS MX34VQ
( PLAYWARES 評測網頁內容 )
面板亮度一致性(Uniformity)
XG35VQ
MX34VQ
這個測試是測試全白之下, 面板上各個部位的亮度差距
目前99%以上的電腦螢幕均採用側光LED設計.
這種設計除了部分高階螢幕,
像EIZO CG/CS系列有硬體性背光補償功能.
一般螢幕還是會這樣, 中間最亮, 而四邊周遭呈現較低亮度.
這裡可以看出XG35VQ最大偏差值只有100 - 85.6 = 14.4%
而MX34VQ測出來的最大偏差達到 100 - 75 = 25%
不過要注意這個數值, 會有抽運上的差別.
抽到較好較差的UNIT(樣品), 亮度差距上都會有差距.
黑階亮度均一度
XG35VQ
MX34VQ
黑底下漏光的程度, 數值越小越好,
不過這個數值會隨著亮度設定而有所不同
Playwares沒有標註是多少%亮度,
可能是預設下進行測試
不過這裡可以看出
MX34VQ的表現(0.07~0.18)比XG35VQ(0.11~0.30)來的好.
各亮度下對比度
XG32VQ
MX34VQ
對比度是指白色跟黑色的亮度差距, 理想數值應該越大越好
(對比度 VA > IPS > TN)
( VA 2000~6000, IPS 1000~1600, TN < 1000)
這裡可看出來XG35VQ在各亮度下, 對比度變化極大.
亮度0%之下甚至只剩下1114對比度.
最高的對比出現在75%時.
這種表現很不合理, 也不理想.
而MX34VQ各個亮度下皆保持3000以上的優良對比.
各模式下對比度變化
XG35VQ
MX34VQ
給原廠發揮調教能力的空間之一.
不同的使用情境, 不同的對比/色調.
XG35VQ最高就是2000左右的對比度,
而MX34VQ最高就是3000左右,
這裡也可以看的出來
MX34VQ在對比度上明顯較優秀.
各模式下GAMMA值(伽瑪曲線)
XG35VQ
MX34VQ
GAMMA伽瑪要理解非常有難度,
一般認為是還原色彩正確性的重要基準
大部分認為2.2為最準確的標準. 數字越小顏色越淡(wash out),
數字越大則顏色會過豔有不自然感覺,
最理想是與圖上那條灰色有點點的線完全重疊.
而Playwares在Gamma測試下,
還會列出幾個模式下的RGB三條獨立曲線
"最最理想"是RGB(紅綠藍)三條線都與灰色重疊
這裡光看數字可以看出MX34VQ較有多數接近2.2的數值.
XG35VQ則只有劇場模式能達到2.13數值.
這裡預設下, XG35VQ的顏色應該可以理解成"稍淡"
(Gamma也能利用校色器調整回盡量接近2.2)
各模式下色溫
XG35VQ
MX34VQ
色溫為RGB三色平衡下的白色偏藍(冷色), 還是偏紅(暖色)
一般認為6500k才是最準確的數值.
數字越小, 顏色越暖, 數字越大, 顏色越大.
兩者在sRGB模式下都很接近6500k.
色域涵蓋率
XG35VQ
MX34VQ
HDTV標準與sRGB的色域標準是一樣的,
sRGB是網頁設計上最早使用的色域標準.
理論上sRGB 100%之下看網頁是最準確的色彩.
但後來電影影片設計越來越多使用DCI-P3廣色域色域基準,
對一般用戶, sRGB保持100%已經不是很重要
(對部分設計業仍然重要)
加上WLED的藍光突出性可以用廣色域光譜改善技術緩解不少.
大概可以看成sRGB涵蓋率區域越大對眼睛越好.
(多餘的區域為紅色/綠色方向越好)
這裡MX34VQ/XG35VQ同為110~115%左右的表現.
同水平.
反應速度
XG35VQ
MX34VQ
反應速度為特定灰階轉換到特定灰階的轉換時間表現
不過每個網站的測試基準不同, 所以不太能跨網站比較.
一般最重要就是看GTG的表現(Grey to Grey), 數字越短殘影越少.
完整的反應速度應該是0~255轉換到另外一個0~255狀態
總共該有六萬筆資料才能測出完整的平均反應速度.
目前各部分測試網站都大概只抽出幾十筆抽樣.
所以只具大概的參考價值.
反應速度會受到OD(Over drive)液晶反應加速技術功能的調整
而有快慢變化.
調整最快會有逆殘影, 關閉這個功能則會有殘影.
通常為預設的檔次最為理想. (通常為次高檔)
另外Playwares指出, 一般高刷新Hz的螢幕(100hz以上)
因為刷新時間夠快, 會較難發現有逆殘影存在.
較可以挑戰最高檔的OD設定.
上面的XG35VQ, Playwares認為最剛好的段位為第四階
相對於MX34VQ的Trace free : 60.
一個為4.0ms, 一個為4.1ms. 基本為同水準的表現.
殘影/逆殘影觀察
XG35VQ
MX34VQ
Playwars都會附上高速攝影下
不同OD設定下的液晶移動殘影/逆殘影觀察.
XG35VQ/MX34VQ
在第四段/Trace free :60下皆沒有多少殘影
而最高檔之下稍微會有白色的逆殘影,
逆殘影一般又稱為overshoot.
INPUT LAG(輸入延遲)
XG35VQ
MX34VQ
Playwares一般測試反應速度都是利用與CRT比較下的顯示差距
只要看這張圖下面標示的ms數字就知道Playwares反覆測出的範圍數值.
인풋 렉(Input Lag)은 약 2-4ms 사이로 확인됩니다.
인풋 렉(Input Lag)은 약 4-6ms 사이로 확인됩니다.
XG35VQ為2~4ms, MX34VQ為4~6ms.
極小的差距, 不過XG35VQ稍微快一點.
2ms的差距一般是不可能感覺到的差距程度
其它部分
Playwares還有貼出幾張可視角的觀察圖, 不過就是參考用.
通常VA/IPS的可視角都不差,
只有TN才比較會有可視角過小, 色彩翻轉問題
功耗/溫度紅外線圖
一樣就是參考用,
一般把焦點放在畫面表現與反應速度會比較正確.
總結
上面幾個項目可以看出來,
XG35VQ
優點 : 面板亮度一致性較好的可能性存在
缺點 :
對比度天生少1000, 各亮度下對比度變化很大的缺點
(這校色也沒辦法救多少)
GAMMA偏離2.2較大, 需要校色的需求較大.
MX34VQ
優點 : 對比度高1000, GAMMA接近2.2, 色彩較準確.
缺點 : 面板亮度一致性較差. 這是校色也沒法救的
不過兩者都有4.0ms左右不錯的反應速度
都有sRGB 110~115%的色彩涵蓋率.
MX34VQ會在顯示性能與專業用途上較高分應該就是因為
對比度表現與Gamma.
而XG35VQ會在遊戲與電影鑑賞上較高分
應該就是XG35VQ有較多的遊戲加強功能(GamePlus/GameVisual)
還有面板亮度一致性較好的優點.
個人覺得MX34VQ還是稍微比較好一點.
買VA面板要的是什麼.. 其實就是對比度...
XG35VQ在0%亮度下還只有1100左右對比..
這樣跟買IPS幾乎沒多少差距.
還少了IPS的最大可視角等等的優點
以上是如何去看Playwares
大致上的圖表報告的比較樣式說明
PLAYWARES.COM
(官方網站)
搜尋型號如果找不到,
用單純數字去搜尋會比較容易出來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