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心要與次第

練拳心要與次第王錦士老師

一、太極之美

二、太極拳的特色

(一)舒展筋骨的運動

(二)氣功

(三)武術

(四)肢體藝術

(五)人生哲學

與佛法相似之處:

˙真空妙有VS虛實

˙佈施VS捨已從人

˙持戒VS外型規格

˙忍辱VS耐心

˙襌定VS動襌(形意合一)

˙精進VS勤練、綿綿不斷

˙般若VS無招勝有招

˙佛法生活化VS太極拳生活化

與儒家相似之處:

˙溫

˙良

˙恭

˙儉

˙讓

三、練拳次第

練拳的三階段:

(一)外型規格練好:

˙套路要找到好的老師。

˙旁觀者清,要請別人調整。

˙常看鏡子打拳,自已是鏡子裡的人最好的老師。

˙常看書(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及自修心法)與錄影帶,每隔一段時間看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每隔一段時間拍錄自已打拳的帶子,可以發現不同階段自我的缺點。

(二)形意合一:

心念融入動作的流程裡面,動作自然導引內呼吸。

(三)形開氣合:

˙動作一開一合,呼吸跟著一開一合。

˙勿助勿忘,在氣則滯。

˙能形開氣合,則內勁自然增生。

四、練拳要領

(一)以禪修的心,太極的手法來練拳。

˙先關門,不要被打擾。練至聽而不聞、視而不覺,心神定靜,行意合一。

(二)練拳要領:

1.虛靈頂勁,神貫頂:

˙下巴微收(小千斤墜),則可作到頂頭懸、虛靈頂勁,神貫頂。

˙不頂頭懸,白練三十年。

2.舌尖底上顎:

˙面帶微笑即可,牙齒上下輕扣,合唇不能見齒。

˙此動作易生唾液。

3. 神宜內歛,氣宜守:

˙眼睛平視,眼簾微垂,最好是視而未覺、聽而不聞。

˙心定靜,則神內斂。

4. 沉肩墜肘:

˙先墜肘,則自然沉肩。(如同:先鬆膝,則自然落胯)

˙不沉肩墜肘,發勁時無法整勁。

˙不沉肩墜肘,氣不能過壇中,下丹田。

˙手腕齊肩高。

5. 美人手:

˙不宜軟洩,神意貫注。

6. 拳:

˙外緊內鬆,看不到縫隙。

˙五指捲曲,姆指疊置於食、中指第二節上。

7. 含胸拔背:

˙練拳架時:胸腹自然平直,不要凹胸或挺胸。

˙用時(推手):以含胸拔背轉腰引化及蓄勁。

8. 尾閭中正:

˙尾閭中正,神貫頂。

˙大千斤(臀部)墜:

—尾閭中正,

—落地生根,

—膝蓋不超過腳尖,

—重心落實湧泉。

˙小千斤(下巴)墜:

—神貫頂,

—頂頭懸,

­ —虛靈頂勁

9. 柔腰:

˙腰為主。

˙柔腰要先落胯。

˙柔腰百折若無骨。

˙腰柔如流水,則動作自然如流水。

˙像行雲一樣飄逸,像細水長流,滔滔不絕,綿綿不斷。

˙動作轉折處,如流水一樣,不能挫斷。

˙動作如流水,緩慢而均勻。

˙鬆中帶柔,柔中帶有韌性,如抽油絲一般。

10. 落胯:

˙不落胯,外形的動作有障礙,僵硬且不易生根,腰亦無法鬆柔。

˙落胯,則小腹鬆,氣易下丹田。

11. 鬆膝:

˙鬆膝,自然落胯;落胯,自然柔腰。

˙膝關節最難鬆,其次為肩膀。

˙膝鬆,全身就鬆。

˙身體若像流水,膝關節則為水門。水門開,則流水全部流向地面。此時即可作到:吞天地之氣,接地之力,落地生根。

˙膝鬆,則能落地生根、氣沉丹田、病痛減少。

˙膝關節最容易出毛病,原因大部份是因為沒有放鬆,或沒落實腳心及方法錯誤,或運動過量導致運動傷害,或隱藏性關節疼痛引起。

˙以意念來導引膝蓋放鬆:膝蓋先生請你放開它。

˙練拳也要養拳,不要折磨它而不保養它。

(三)站樁:

吞天氣,接地力。

靜樁:

˙預備式 (渾元樁)

˙提手上式 (川步樁)

˙單鞭 (開展樁)

˙金雞獨立

動樁:

˙單腳雲手

˙踹腿法

˙按

(四)收功:

1. 收功的動作因人而異:

˙開始打拳時,可以作三個起式:調勻呼吸、心神定靜、放鬆全身。

˙打拳結束時,可以作六個起式(或更多):氣歸元。

2. 以鬆抖勁來收功。

3. 以逍遙散步來收功。

五、其他:

1. 勤練(但要照心法要領來練)

沒有不勞而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要練之得法,亦要名師指導,心傳口授。

˙分項去練,一次只練一種要領。

˙東西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

2. 推手練習

˙拳架裡有很多的動作可以用到推手,套路與推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練拳架也要練推手,但不必為比賽而練推手。

˙推手可訓練觸覺高度反應及敏銳警戒性,並且儲存突發的應變能量。

˙推手要有伴,有刺激才有進步,最好天天推。

˙自已可以練推手的基本功夫:練下盤。站樁、單練、內勁、發勁、走化。

3.太極拳是最好的按摩

˙動作時脊椎如蚯蚓蠕動:脊椎好似節節自我按摩。

˙脊椎常動,病庝少,老化減少。

˙自我按摩,超然的享受。

˙不但肢體自我按摩,心神亦陶醉其中。身體輕如鴻毛,飄盪在大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