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做人》

 三仁 鄧希茹


毛澤東主席曾經告誡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古語曰:「滿招損,謙受益。」意指驕傲自滿找來損失,謙虛謹慎得到益處。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强調謙虛做人的一面。所以,我是支持「謙虛做人」的。


歷史上的偉人如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認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應該虛心向他人學習,從而使自己不斷進步。這個例子表明,謙虛是一種傳統美德,應該尊重和發揚。


如果我們不謙虛做人,可能會面臨一些後果。比如過於自負可能會導致我們忽視自己的不足之處,無法及時改進和提升自己。同時,如果我們過於自大,可能會失去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和社會關係。例如,龜兔賽跑這個故事。小兔子十分自大,很瞧不起小烏龜。但是結局卻是小兔子輸給小烏龜,輸給一個能力比自己弱的人,這就是自大的後果。相反,謙虛做人它不僅有助於個人成長,還能再人際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謙虛做人能夠帶來正面影響。


有人認爲謙虛做人會讓人失去自信和勇氣,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然而,真正的自信和勇氣並不來自於炫耀和自大,而是來自於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對環境的適應。只是通過謙虛的態度,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環境,從而做出明智的決策。


綜上所述,謙虛做人是一種重要品質,它應該被我們每個人所推崇和實踐。我們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同時也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