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蒐集素材
影片
影片拍攝後,會產生影片檔,常見的格式有:AVI、WMV、MP4 和MOV 。
聲音
為了取得較好的聲音錄製結果,可以利用指向型麥克風或者直接在說話者身上裝設夾式麥克風。
影片剪輯軟體也會提供編輯片段的工具,例如裁剪分割、顏色校正、視覺特效或聲音分離等。
當剪輯完成後,可輸出成多種影片檔案格式,或者直接發布到YouTube 之類的網路影音平台。
功能表
為各項功能選單,包括檔案、編輯、檢視等。
快速存取工具列
為檔案存取及匯出編輯結果等快速啟動按鈕。
媒體素材庫
顯示已匯入的素材及各種特效處理。
預覽區
顯示目前的編輯結果。
編輯區功能表
提供各項編輯工具。
編輯工作區
處理影片編輯的區域,以時間軸為基礎,在不同的影音軌中進行片段的編輯。
素材匯入
在進行編輯前,第一個步驟是將蒐集到的媒體素材,包括影片、照片、聲音等,全部匯入至剪輯軟體。要匯入素材時,點選功能表中的檔案→匯入檔案...,即可將所有媒體素材匯入,如下圖所示。
影片編輯
蒐集來的媒體通常需要經過裁剪或修飾後才能使用。
此處先點選要編輯的素材,將素材拖曳到「影音軌」中進行編輯,如下圖所示。
影片編輯
使用剪片工具,可以將一個媒體分割為數段,分割後即可保留或移除不要的片段。
點選時間軸中的剪片工具,將影音軌中的媒體裁切數次,影片就被分割成數段,如圖所示。
在不要的片段上點一下滑鼠右鍵,可從跳出的小視窗中選取移除片段,即可將不要的片段從影音軌中移除。
當全部素材編輯完成後,就可以依照分鏡表,在編輯工作區組合出成品,如下圖所示。
一般的影片編輯軟體會提供字幕、轉場特效、畫面特效等功能,必須依分鏡表上的需求,查詢軟體所提供的支援。
三、展現成果
製作完成的作品要上傳到影片分享平台時,應該注意內容是否包含別人的媒體素材,若有的話,需要依照著作權人的授權規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