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腦使用之健康議題
眼睛的保護
工作1 小時後,就要讓眼睛休息10 ∼ 15 分鐘。
螢幕背後要留有一公尺,背景色彩要柔和。
可在螢幕上加裝護目鏡,以減少反射光。
二、資訊倫理與守則
資訊倫理
資訊隱私權:規範個人擁有隱私的權利及防止侵犯別人的隱私權。
資訊正確性:資訊提供者需負起確保提供正確資訊的責任,而資訊使用者則擁有使用正確資訊的權利。
資訊財產權:資訊的再製和分享他人成果是相當容易的,所以應維護資訊或軟體製造者之所有權。
資訊存取權: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以合法管道存取資訊的權利。
電腦倫理守則
美國電腦倫理協會於1997 年提出的電腦倫理的十大戒律,條列如下:
(1)不可使用電腦傷害他人。
(2)不可干擾他人在電腦上的工作。
(3)不可偷看他人的檔案。
(4)不可利用電腦偷竊財務。
(5)不可使用電腦造假。
(6)不可拷貝或使用未付費的軟體。
(7)未經授權,不可使用他人的電腦資源。
(8)不可侵佔他人的智慧成果。
(9)在設計程式之前,先衡量其對社會的影響。
(10)使用電腦時必須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與體諒。
網路禮節
表示尊重對方,展現自己使用網路的負責態度。
(1)尊重他人的隱私權。
(2)尊重智慧財產權。
(3)不散播謠言。
(4)勿從事非法行為。
(5)避免情緒性的謾罵。
(6)盡量避免使用注音字或大量縮寫而造成他人閱讀的困擾。
三、資訊相關法律問題
電腦與法律:
為保障著作人的著作權益,調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文化發展所制定現行著作權法例示的著作種類包含了以下十類:
(1)語文著作
(2)音樂著作
(3)戲劇、舞蹈著作
(4)美術著作
(5)攝影著作
(6)圖形著作
(7)視聽著作
(8)錄音著作
(9)建築著作
(10)電腦程式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