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原理
投影可以分成正投影、斜投影和透視投影三種,工程上,物件的設計及製作多以正投影的方式來繪製工作圖。
繪製正投影視圖時,為清楚表達物體的形狀,可使用多個投影面。
當物體放置在直立投影面(V) 及水平投影面( H ) 交叉形成的四個象限之中時,會同時在兩平面形成正投影視圖
下圖即顯示物體放在第一象限時所形成的兩個視圖。
立體正投影圖與等角圖
假如一個長方體的高、寬、深三方向的線長都能在一個視圖內顯示出來,而且其中任二方向的線長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則此視圖便是立體圖。
立體圖是根據正投影而得,稱為立體正投影圖。當代表高、寬、深三方向線長的三直線AO、BO、CO 相交於一點O 時,此三直線稱為立體圖的三軸線。
旋轉三條軸線至夾角均為120 度時,所形成的立體正投影圖即是等角投影圖
由於旋轉投影的關係,等角投影圖的線長僅為原物體的約0.8 倍,為方便繪製及表達,我們都以1:1 的比例繪製,稱為等角圖。
設有一角柱,其軸線垂直於直立投影面、平行於水平投影面,置於第一象限。同一角柱置於第三象限,其視圖如下圖所示。
如將物體置於第一象限內的投影法,即稱為第一角法。(展開後物體在紙箱的前面)
第一角法各視圖之排列位置及名稱
如將物體置於第三象限內的投影法,即稱為第三角法。(展開後物體在紙箱的後面)
各視圖的排列位置及名稱如圖所示,我國國家標準規定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同等適用, 臺灣目前較常使用的是第三角法。
三視圖
一般選擇以呈L形排列的三個視圖,即已足夠表達物體形狀,所以正投影多視圖又有正投影三視圖之稱,簡稱三視圖。
選擇三視圖時,通常選擇正面較寬、能較清楚顯示物件形狀的視圖作為前視圖,也就是虛線較少的視圖。
有些物體形狀比較簡單,如果使用一或二個視圖即可表達,就不必勉強繪製三個視圖。
工作圖
為了達到工件製作上的需求,完整的工作圖應該包含:
①形狀與尺度 ②材料 ③加工方式 ④組合情形
較為複雜的機件,則會將零件圖分別繪製
再以組合圖顯示組成後的情形。
尺(寸)度標註
尺度包含長度、角度、直徑、半徑、弧長等。
標註時以尺度界線劃定標註範圍,沿著物件畫出尺度線,再在尺度線上方或左方標出尺度數字。
尺度界線應與視圖的輪廓線相距1mm,其末端應超出尺度線2-3mm,必要時尺度界線可以視圖輪廓線或中心線替代。
圓形物件以直徑和半徑來標示大小,直徑符號為「ø」。
圓形物件以直徑和半徑來標示大小,直徑符號為「ø」。
半徑符號為「R」,之後列出數字即可。
徒手繪製工作圖
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需要繪製出可以表達構想,並可以製造成品的工作圖。
繪製專業工作圖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不過我們也可以利用簡單的工具,把作品的基本需求完整表達,達成設計製作的目標。
以方格紙繪製三視圖,可藉由格紙的軸線及格數,方便繪出所設計物體的形狀及尺度。
三角格紙則可用來繪製等角圖,以接近素描的方式,利用格線和格數來表達物件形狀及尺度。
在旁邊加註材料、加工方法、零件件數及組合方式,就可完成工作圖。
粗實線為外部輪廓線,細實線用於尺度標註,虛線為隱藏線,細鏈線用於中心線的標註,粗鏈線則是用來標註加工方式。
在一般文具行購買0.5 及0.3 的自動鉛筆,就可以繪製比較專業的設計圖了。
立體分解系統圖
將物體零件分別繪製成等角圖,並以軸線標示零件組合時的相關位置,即成為立體分解系統圖,俗稱爆炸圖。
立體分解系統圖常用在產品的型錄或說明書內。
三視圖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