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從社區出發的臺東生活誌 /
\ 一本從社區出發的臺東生活誌 /
在《Zoom in Taitung》,我們吃飯、走路、學習、購物,每一期的鏡頭,攝入不同的臺東風景。日常中俯拾即是的在地故事,地方脈絡堆疊的文史底蘊,有像我們這樣的刊物,試圖藉由文字傳遞;也有人為此相聚,一起將在這片土地上的經歷演繹為戲劇。vol.5切換為錄影模式,記錄那些具有臺東特色的戲劇作品。
劇讓我們聚在一起,本期【封面故事】邀請大家「在臺東,聚劇」。地方成為戲劇的故事來源與舞臺場景,生活於此的人們既是臺前幕後的演職人員,也是最能共感的觀眾。這些戲劇作品聚焦地方記憶,收藏傳統文化,也連結族群情感。不只是因臺東而生的「劇」,更是為地方創造互動關係的「聚」。
屬於臺東的劇,並不限縮在劇場裡。各種空間場域、自然環境或生活場景,都可以是展演的舞臺。和【臺東看】一起去唱卡拉OK,一點都不會累;【造句造聚】推出的各種「NOW」劇,在各地方持續熱烈上演;【講臺東】則重播十二年一度的建醮,展現經典永流傳的真諦。
即使平時沒有看戲的習慣,將本期視為一座劇場,藉由閱讀當一回觀眾,或許會是個不錯的方式。歡迎對號入座,一起在《Zoom in Taitung》,聚劇。
親愛的來賓您好,歡迎您蒞臨《Zoom in Taitung》。本期封面故事「在臺東,聚劇」,將上演三齣凝聚地方能量的戲劇,以及三位在地表演藝術創作者的真情告白。
地方的文化工作者藉由戲劇聚起人,聚起生活,也聚起地方意識。有些傳頌歷史事件,有些將傳統祭儀搬上舞臺,以戲劇乘載地方文化。地方的劇場工作者擷取生命經驗,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詮釋地方,或以地方為故事背景,或重述曾經被隱沒的集體記憶,或轉譯當代的在地生活樣貌。這些戲劇成為地方敘事的載體,這些相聚成為地方關係的橋樑,在劇場裡交織出意義非凡的作品。
節目即將開始,請盡速入座,謝謝您。
文/編輯部 插畫/李俊宗
臺東到處是潛藏的歡唱地點,卡拉OK機臺長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聚起不同的人群,唱出不同的生命故事。
有人喧鬧慶祝,有人失戀悲鳴,有人天天報到,卡拉OK是練功房,是社交場,也是一座座生活小劇場。讓我們亂入三個在地卡拉 OK,一起唱!
生活本就是場接連不斷的行動劇,社區作為眾人聚集的一種樣態,創造出熱鬧的「鬧」劇,也成為現在進行式的「NOW」劇。
而地方工作者可以是幕後工作人員,可以是整場行動的編導,也是參與其中的演員。三場由整個社區共演的聚劇,現正熱映中。
指導單位 文化部
發行單位 臺東縣政府
發行人 饒慶鈴
總編輯 李吉崇
副總編輯 劉俊毅
策劃小組 廖蕭龍笙、陳毅芩
執行單位 微慢城鄉生活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總編 高菁秀
執行主編 高菁秀、王巧惠、邱健維、李易軒、李昌諭
美術設計 薛映玫
封面設計 薛映玫
插畫設計 李俊宗
採訪撰寫 王巧惠、邱健維、高菁秀、顏歸真、楊依真、曹萱容、黃婉茹、劉安倫、楊旭耀
攝影 鄭亦婷、顏歸真、高菁秀
照片提供 黃翰、黃薰平、keljen taligu(李啟芳拍攝)、杵音文化藝術團、零
捌玖 089 I POP Space+、小團體話劇社、東糖研究會、池上鄉公所、阿德路企業社、楊旭耀、王正福、柯響峰(柯天壽拍攝)
感謝名單
黃玉英、玫玲、饒棣華、黃薰平、關山鎮電光社區、趙英喬、萬譯婷、臺東縣立知本國中原住民族樂舞文創實驗班、國立臺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臺東區中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keljen lja taligu、高淑娟、杵音文化藝術團、林群哲、童琬婷、零捌玖 089 IPOP Space+、何恃東、小團體話劇社、黃怡綸、臺東縣池上鄉公所、林智偉、獨立互助創藝工作室、東糖研究會、阿德路企業社、郭宜婷、宋品樺、呂志維、王香儒、臺東天后宮、王正福、柯響峰(依篇章順序排序)
感謝所有受訪者,與幫助本書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