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劇場
生命劇場
永不遺忘的祭儀
iruka draudravan a viyaq
達仁鄉土坂部落_領銜主演
「不只是歌舞,劇有著獨有的重量。」熟悉的祭儀經文迴盪,舞臺上散落的祭葉,穿梭的人群正揣摩著部落裡pulingau(女巫師)們的身影。直到最後一幕,展開的布幕上,烙印著部落裡延續祭儀文化的巫師影像,在一陣寧靜後,舞臺下響起一陣群眾感動的鼓勵與吆喝。《永不遺忘的祭儀》是一部屬於土坂部落的劇,刻劃著生命的軌跡與樣貌。
文/邱健維 照片提供/ keljen taligu(李啟芳拍攝)
不是一個人的故事,是一群人的歷史
談起劇,總能在keljen lja taligu 身上,感受到一種使命與熱情。從小在土坂部落成長,2011 年從大學畢業返鄉後,便投身土坂國小的民族教育,過去在原舞者舞團的訓練,讓她對於劇與歌舞有著不同的解讀,也認識許多成為日後重要力量的夥伴。2014 年,部落面臨國家徵收土地的議題,包括媽媽世代耕作的小米田,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讓她一時之間感到無從發聲。直到有一次,她偶然看到反核廢的展演,才突然想起可以透過劇引發更多討論。在土坂國小的支持下創作《媽媽的小米田》,成為keljen 與土坂國小孩子的第一部劇,更在後續競賽中獲得了首次冠軍。
2016 年,當時部落的kadralingan(首席祭司)dremedreman lja pasalakev 朱連金驟然離世。除了不捨,更感受部落祭儀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受到多方鼓勵,2017 年《永不遺忘的祭儀》開始了籌備工作。keljen小時候對於祭儀是恐懼的,因為長輩們總會叮囑,不要隨意靠近祭儀的現場,但卻未解釋其原因,不了解加上神秘感,讓她延伸出恐懼的心。「但其實,長大後我們都知道,長輩只是為了保護孩子。」因此,keljen 決定以祭儀為主題,編導一部屬於部落祭儀的劇碼。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這些就是我們的日常
《永不遺忘的祭儀》是一部從生活經驗出發的劇碼,由一群巫師圍繞著還是孩子的muakay 揭開序幕,講述著土坂部落祭儀文化傳承的歷史與重要性。其中一幕來到即將kiringtjelj(立巫)的環節,突然響起空襲警報的聲音,交雜著日文與中文的指令及口號,引起現場的躁動不安。站立在中間的首席巫師持續地吟唱經文,並告誡著身旁的族人:「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停止,一旦立巫開始,我們就要堅持做完。」藉此傳遞著祭儀文化堅持的決心。
最終,muakay 在即將背上kanupitj(巫師箱)前,詢問著她的老師:「為什麼要成為巫師?」透過身旁的巫師群,各自訴說著自己成為巫師的原因,讓觀眾理解這背後是使命、是傳承、是引導、是夢的交託,而這些使命都是部落現存的巫師們,踏上成巫道路的原因。
孩子利用部落裡不同的空間彩排練習。
與部落夥伴親自參與每一個環節,並克服許多難題。
上臺前,Keljen 給土坂部落的孩子們鼓勵與打氣。
當我自己會掉眼淚,才能感動看劇的人
「現在回頭看,還好當時有堅持完成這部劇。」回憶起籌備過程,在keljen 身上能看見許多掙扎。由於祭儀文化的深厚,曾有人質疑為什麼要把祭儀搬上舞臺?種種壓力讓她難以真正享受當下,幸好當時muakay lja kauvuwan 林秀蘭老師,以長輩、夥伴及部落pulingau 的身分,一肩扛起許多的責任,陪伴keljen 反覆確認祭儀環節,鼓勵她不要害怕批評,堅持並謹慎地完成這一部劇。keljen 也時常反問自己,大家都有看懂嗎?會不會只有自己理解?即使如此,在排練時她仍時常告訴孩子:「請不要害怕做錯,你們都是說故事的人,這些都是部落的日常。」直到孩子謝幕,響起掌聲的那刻,才讓keljen 知道這一切堅持是有意義的。
如今回首,keljen 認為最珍貴的,不在於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一群人一起完成這部劇的過程。從部落、學校到孩子,每個人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讓keljen 能更專注在劇的編導。
透過劇,承載一點文化重量,仔細設計每一幕的呈現,在排練中,讓祭儀文化的精神,藉由身體的展演延續在教育裡,激發孩子理解祭儀文化的珍貴與歷史,並在舞臺上展現出文化的自信。如今這些孩子都已經長大,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持續學習與傳承,並留下各自精采的故事。回望這一切,keljen 慶幸著這部劇的完成,無論對當時或現在的土坂部落,又或是對這群孩子們而言,都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雖然有些故事與歌曲可能會遺失,但劇會讓孩子自己用身體留下記憶。
「讓大家一起,說部落的故事」是這部劇,想留給大家的記憶。劇會落幕,但屬於土坂的祭儀,將永不遺忘。
透過戲劇傳遞部落永垂不朽的祭儀文化,也看見一路堅持的所有族人。
《永不遺忘的祭儀》由土坂國小的孩子們演出,並藉著許多人的力量完成。
祭儀文化在時代的脈絡下,歷經許多挑戰與變遷。
從小在土坂部落長大,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返鄉曾擔任南迴協會居家關懷訪視員、課輔老師,並在土坂國小擔任民族教育老師多年。
「劇,可以讓重要的故事、回憶、畫面,透過編排與展演,讓孩子更容易吸收。在學習傳遞的過程,成為說故事的重要媒介,讓大家可以一起說部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