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造句造聚 > 社造,應該都找得到
區域共創
首頁 > 造句造聚 > 社造,應該都找得到
區域共創
區域共創
一種回應人口外流、世代斷層與社會轉型的地方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過審議式民主、參與式預算、共創提案、行動合作與平台建置,居民、青年、耆老、社區組織與地方治理單位,開始共同討論地方未來,不再只是「被通知」,而是真正「參與決策」。
當不同社區、族群與世代願意展開對話與協作,地方資源才得以整合,生活經驗、文化記憶與治理想像,才有機會重新連結,形成永續發展的社會網絡。
推動池上在地天文文化與深度旅遊,培育在地「暗空引路人」,讓星空導覽成為社區參與與地方發展的新路徑。由臺北天文科學教育館專業師資帶領,從暗空保育、天文知識、望遠鏡操作到觀星技巧。除了推廣暗空與慢城精神,也促進居民共學、地方旅遊與公所協力,為永續觀光與社區連結點亮新可能。
面對人口老化、青年外流與公共參與不足的挑戰,透過培力課程、工作坊與競賽,號召青年組隊提案,針對池上議題提出創新構想,並串連社區、專業資源與地方單位,建立從發想到執行的支持系統,推動跨世代與跨領域合作。累積百人次參與,產出觀光、環境、飲食與文化提案,培養公共參與意識與提案力,也為池上帶來新的行動想像與永續可能。
以「聚.讓家更好」為核心,落實審議式民主的形式,串聯鄉內所有社區,逐步從青年對話、跨世代交流、社區參與提案、公民參與到社造平台打造,並結合池上夜市辦理「社造同樂會」,讓社區提出方案到鄉民決定方案,跨越區域的藩籬,串聯居民、社區與公所,打造永續社區發展新模式。
嘗試打造卑南族十部落的公共討論平台,落實審議式民主與青年培力,透過跨世代、跨部落的座談與青年培力營,促進青年與耆老交流、重建共識,形成公共議題的行動方案,強化文化認同與共同治理能量,推動部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