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的水毁问题

摘录自: 《黄河水土保持志》,(《黄河志》 卷八),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编,1993年 12月。

1. 水毁情况

1973年 8月 25日, 陕西省 延川县降暴雨 112 毫米, 在 7570 座 淤地坝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的有 3300 座, 水毁率为 44%。 1975年 8月 延长县先后降 51毫米 和 109毫米 的两场暴雨, 在 6000座 淤地坝中不同程度 损毁 1830 座, 水毁率为 30%。

1977年7月4-5日 和 8月4-5日, 黄河中游地区普降暴雨 (简称 "77.7"、"77.8" 暴雨)。 其中 "77.7" 暴雨中心在甘肃省庆阳地区 和 陕西省志丹、安塞、子长县一带, 最大暴雨中心位于安塞县 招安乡, 48小时 降雨量 225毫米, 24小时 最大降雨量为 215毫米; "77.8" 的暴雨中心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平遥县 和吕梁地区石楼县, 与陕西省北部清涧县之间, 降雨量分别为 356毫米和 294毫米。 在这两场暴雨中, 甘肃省庆阳地区, 陕西省榆林、延安地区及 山西省西部 28县, 不同程度地损毁淤地坝 3.27万座。

1978年7月27日, 陕西省子长、清涧和子洲等县 普降暴雨, 最大暴雨中心在 3县交界处的子洲县 裴家乡 佛党堰, 降雨量 619 毫米, 清涧河上游的宁寨河、胜天沟、王家砭 (bian) 一带降雨 400- 600 毫米。清涧县在这次暴雨洪水中, 不同程度损毁淤地坝 254座、坝地 1405亩。

2. 水毁程度

据黄委会调查分析, 1977年洪水灾害严重的 13个重点县 (陕西 6个县、山西 4个县、甘肃 3个 县) 3万多座小型坝库工程, 保存完好的小水库占 50%, 淤地坝 47%。暴雨洪水中遭到水毁的坝库, 其坝体损坏程度不一, 有大部分冲失的, 有冲失一半的, 也有冲失极少或仅溢洪道损坏而坝体完好的。

据延安地区水保局 和延川、延长县水保局调查, 1973年8月25日 和 1975年8月 暴雨, 延川县共损坏坝库 3300 座, 其中 

延长县 共损毁坝库 1830座, 坝地拉一道沟的 844座, 占46%; 拉坏溢洪道的 23座, 占 1 %. 虽有洪水漫顶, 但坝库没有损失的有 591座, 占 32%。

坝地的泥沙冲失, 也可以分为大部冲失、半数冲失、轻微冲失三类, 后者大多在坝地形成冲沟, 冲失坝地 10% 左右. 1973年8月25日, 延川县的水毁坝库中, 损毁坝地面积占这些坝库地面积 的 13%, 占全县坝地总面积的 6%。 1975年8月, 延长县的水毁坝库中, 损毁的坝地面积占这些 坝库坝地面积的 26%, 占全县坝地面积的 26%。

有些沟道大暴雨过后, 虽然部分坝库遭到冲毁, 损失一些坝地; 但同时另一些未被冲毁的坝, 或下段冲上段淤, 却增加了坝地。陕西省子长县 11条小流域, 面积共 416平方公里, 1977年 洪水中损毁淤地坝 121座, 占总坝数的 30%, 冲毁坝地 1340 亩, 占总坝地的 26%, 但同时 另外新淤坝地 2223 亩, 毁增相抵, 净增坝地883 亩。 米脂县榆林沟 1978年暴雨中, 冲毁坝地 244亩, 新增坝地 265 亩。

3. 水毁原因

(1) 暴雨过大, 超过设计标准。 原按 20年一遇水设计。1978年实测洪水总量为设计值 的 2.6倍, 超过规定标准而漫顶跨坝。

(2) 缺乏骨干工程, 坝系防洪标准低。 1977年暴雨过后, 陕北、晋西 19 条沟道, 凡是有防洪骨干工程的, 干沟都未垮坝。 山西省河曲县南曲沟, 由于在干沟修建 4 座骨干坝, 1977年暴雨过后, 全县淤地坝水毁 320 座, 而南曲沟的淤地坝作到全拦全蓄, 安全运行。

(3) 施工质量差, 管理养护不善。

(4) 坡面治理差, 加大 沟道工程的洪水威胁。

图为 陕西省坝地

图片资料: 《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 中国科学院 西北水土保持研究院 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