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系农业 - 治黄之本

坝系农业

摘录自:康晓光,“坝系农业 - 治黄之本”,《科学导报》, 1993年 第 8期,3-6页。 [原文]

一。 治黄的根本任务 

可以说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黄河河口的淤长摆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 这三大问题的根源 就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所以,治黄的根本任务,一是克服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限制作用,为 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根除入黄泥沙,从而彻底解决黄河流域的三大问题。

二。治黄的根本大计: 坝系农业 

1。 坝系 与 坝系农业: 

在小流域内, 布设于各级沟道中的一系列淤地坝和水库构成的 具有垦殖、拦泥、蓄水、灌溉 功能的工程系统 称之为坝系。 坝系可以拦住控制范围内的洪水和泥沙, 这是因为它可抬高和稳定侵蚀基准面, 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崩塌,制止沟谷侵蚀; 可以缩短坡长,减轻坡面侵蚀,遏制沟蚀发育, 减少入河泥沙 和 干流水库的淤积; 可以拦蓄洪水,削减洪峰。 同时,坝地土层深厚, 地面平整、 水分充足、 土壤肥沃, 是高产稳产的良田。

2。 坝系农业 是黄土高原 高产稳产农业的唯一可行模式: 

黄土高原 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自然条件 决定了大面积的高产稳产农业 绝对不可能, 因为水分短缺对农业的限制 绝对无法解除。 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条件,水分条件和地貌条件 又决定了即使是小面积上的人工灌溉农业也不可能。 因此, 黄土高原地区高产稳产农业 必须是利用天然力量 集中大面积上的水分、养分于 小块农业用地的 绿洲农业。 这样的绿洲农业在黄土高原的具体形式 就是 “坝系农业”, 而集中大面积上的水分、 养分于小块农业用地的天然力量 就是水土流失 过程。

3。 坝系农业是根除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由于坝系农业是黄土高原地区效率最高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了人们对它进行经常性维护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坝系农业中,水土流失是无害的,相反它是坝系农业的生命力之所在。 只有当水土流失导致泥沙 入黄时,它才是有害的。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坝系农业可以做到 “泥沙 不出沟”,从而减少,乃至消除入黄泥沙。

4。 均衡坝系的条件集合

三。 坝系农业的可行性 与 黄河变清的必然性

1。 坝系农业 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 

“打坝淤地”在黄土高原地区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当地人民也充分认识到坝地 “高产”的特性。 那么,为什么坝地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这是因为, 历史上的人口、技术、社会条件 决定了坝地是以 分散 孤立的方式存在的, 所以水毁问题极为严重,缺乏“稳定性”, 没有“稳产”特性。 当地人民 形象地称之为“闯田”,也就是高风险田。 原因是, 一。 没有建立起均衡坝系概念; 二。因经济技术落后,又不可能有机械投入,靠人力筑坝效率太低; 三。当地人口密度很低,既没有筑坝的需求,也缺少筑坝的劳力; 四。 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 然而,自从水力填充筑坝法发明以来,坝系的缓慢发展可以说完全是主管部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当地群众仅仅把 打坝淤地当做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看待;上级部门仅仅把打坝淤地当做水保事业来抓, 他们对打坝的称呼 - “修拦泥坝”就很能说明问题。 谁都没有从黄河流域本质问题 的根治上, 从黄土高原农业的发展上分析和对待坝地。

2。 坝系农业 的可行性分析 

四。 八大关系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人与人的关系 

五。 治黄方略的基本构想

笔者提出的治黄方略的基本前提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治住,基本措施是建立覆盖 黄土高原的坝系农业,基本目标是 50 年内使黄河流域转入持续发展轨道。

方略的实施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