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過程大公開是「社會所生存小撇步」的核心。
現在既有的書籍中,以及網路文章中,都已經有許多著作、文章提到論文如何書寫,並給予建議。假使既有資料已經相當豐富,那為什麼還有必要留下同學們的論文過程呢?理由是,目前的書籍、文章,很多都是教授們提出應然的標準,或是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但十分欠缺研究生們遇到怎樣的困難,如何解決困難(可能成功亦可能不成功),如何反思自己遇到之困難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的寫作很少基於學生「學習的過程」來探討。這是很可惜的,因為只以外在於情境的應然標準套在學生身上,有時會錯失對困境之成形、如何掙扎的考察,而這些考察因為經驗的貼近性,可能會對之後遇到類似困境的同學有幫助,或至少刺激同學自身的思考,例如覺得之前同學的作法不符自己的需要,發展出另一條出路。而只提到成功的經驗,可能會忽略成功的經驗有一些條件或機緣,不見得所有人都有這些成功的條件或機緣。因此我覺得討論如何掙扎於困境中,可能對同學的幫助會比單純分享成功經驗來得大。
可惜的是,目前本網站只有我一人論文過程反思性書寫的資料。雖然本計畫要能發揮重要的效用,一定要集體經驗的分享,不可能只單靠我一人。但由於我也不確定學弟妹真的會覺得有幫助,寫這些東西又要花費大量時間,所以我只好自己先「浪費」我一個人的時間,試試看效果如何。如果真的有人覺得有意義的話,請繼續完成。這本來就是集體性的任務,我期待自身的任務,不是完成它,而是刺激看看可不可能形成這種集體性任務。
在書寫論文過程時,我雖然不清楚對其他人是否有價值,但深深感到這種反思性書寫對自己來說收獲良多。本來學習方法中就有一種是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論文過程的反思性書寫,只是這種學習方法的擴大版,而且期待其形成集體經驗的累積,發揮超越個別個體的力量。所以我根據我自身的經驗,鼓勵同學們進行論文過程的反思性書寫,縱使不確定對他人是否有意義,但自己絕對收穫很大。
如果有同學也想反思性地書寫論文過程,我推荐以下部分非常值得書寫:
從論文開始到論文完成階段,你做出了哪些選擇?遭遇了哪些問題?
1.選擇點
你當初曾經思考過哪些題目,放棄了哪些,為什麼?你寫proposal的時候,曾經想過幾種架構(ABC),但後來放棄了AB,選C,理由是什麼?是AB真的不能做嗎?還是你後來覺得是有可能的,只是當初因為什麼理由而放棄?
又如考過proposal後,你的架構又有所變動,曾經想變動成DEF,後來放棄DE,選F,為什麼?
2.問題點
你論文寫作的過程,曾經被批評有怎樣的問題,或你自己覺得有怎樣的問題,可能要請你記下來。這包括當時別人或你自己的問題,以及當時你的想法。之後如果你有什麼解決方法,你的解決方法有隨著論文進度而變化嗎?還是根本忘了這件事?
這樣看起來論文過程會很像不斷走在交叉路口上,研究者不斷在遭遇著問題、選擇、判斷、解決問題、丟下問題…我認為這可以幫助研究者自己反思,究竟我為什麼會走到這裡?是亂走,還是一步步地累積呢?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思考應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作法。
如果想要看反思性論文過程之書寫,我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同學參考。
我寫了<朝向proposal之路>和<反思論文過程>, <反思論文過程>完成後,我又回頭修<朝向proposal之路>,改為<反思proposal過程>第二版。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下載來看看。
r96林瑋婷
proposal 反思proposal過程
論文 反思論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