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整理剪報資料
剪報資料的蒐集整理是初步理解一個經驗主題的重要方式,整理得當甚至可以從中建構出論文的問題意識。
關於如何透過剪報資料,重建特定經驗主題的歷史變遷,可參考安勤之學長以聯合知識庫為例,所提供的簡介說明。安勤之,<聯合知識庫操作程序簡介>(壓縮檔),原出處無法下載時,可於此處下載。
此壓縮檔包含如下檔案:
1.聯合知識庫操作程序20110613.doc
2.例子6.2.5關鍵字計數後結果.xls
3.例子6.2.2 關鍵字排序後結果.xls
4.keyword_select_4.xls (這個程式是由台大社會系賴曉黎以excel為社會心理學課程所寫的程式,該程式的巨集功能可以幫助統整資料,篩選關鍵字。)
5.附錄1 聯合知識庫中的四物.doc
亦有同學提供較快速將剪報資料貼到excel的小技巧
。
備份
備份非常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已經有不只一位同學因為不同原因而檔案毀損、遺失,後果嚴重程度不一…
故在此再三提醒各位同學,雖然是老生常談,但請大家一定要記得備份。
買大一點的行動隨身碟(幾十G的就用不完啦),同學間可以分享著用。特別注意行動硬碟不要帶來帶去,以免震動過度壞去。
除了大一點的隨身碟外,也可以買小一點,1G左右的,方便你攜帶去計中列印或是課堂報告等,也順便備份到了你最近在使用的檔案。(特別注意:計中公用電腦很毒,使用e-mail傳檔案比用隨身碟安全,不然隨身碟要多備一個計中中毒專用的。)
辛苦寫完的東西可以寄給同學交換意見,也順便把檔案存在你的寄件備份與同學的收件夾中。
建立自己的google sites,把它當作論文暫存的空間。例如寫完某個部分就先上傳到自己的google sites。學校有提供FTP的空間,也可以利用。
書目的整理
1.蒐集書目時記得把引用參考文獻時可能會用到的資訊記錄下來,可以免去之後論文引用相關著作時,還要回去翻找原著作的困擾。
2.在蒐集書目時,必定是基於特定理由而去找一本書,但有時時間久了就會忘記原本為什麼要找這本書,或是打算怎麼用它。因此簡單記一下打算參考某著作的哪一部分,打算怎麼用,有助於回憶。否則可能又要大費周章把該著作重新找出來。
影印資料的整理
把不同大小的紙,全部改成用A4影印,比較方便整理。
影印書的部分時,要把書名寫下來否則會忘記。最好是把書名和目錄都印下來。更完整的話最好把引用時可能會用到的書目資料都抄下來或印下來(如把版權頁或編目資料印下來)。
影印好的東西可以放入資料夾(有塑膠封頁的,不是全夾在一起的那種),方便翻閱。資料若很多,可選擇性的將較重要的頁面露出,其他的藏在下面,有需要再拿出來看。
不同類別的資料(端看你如何分類對研究最有幫助)放在不同的資料夾,資料夾側面寫上這本資料主要的類別為何。除非確定不會調整特定類別資料夾的資料排序,或是資料排序不重要,不要使用很難變動資料排序的那種資料夾。例如必須把每張紙放進透明塑膠套,而且這些塑膠套都已裝訂好的那種資料夾。比較愛整齊的同學喜歡用塑膠套的同學,可以使用一種俗稱「德國夾」(留德老師這麼稱呼,我不知道真正的名字)的資料整理工具,可以把一個個塑膠套放在自己喜歡的位置,任意調整。
網路資料的整理
大家常下載網頁的新聞、政策、命令等文件,除了一定要保留網址(這是出處的來源),還要保留下載日期喔,將來寫作上都是證明出處可信賴的proof。
所有的文件,只要來源自網路,就一定要另存文件檔,因為我們無法確知哪一天文件會從網站消失,就算是有穩定資料庫也一樣,最好通通保留全文,尤其如果要作文本分析的話。
電腦檔案整理
寫論文過程中會逐漸累積起為數不小的檔案。
整理方式:編日期、開資料夾分類(依據和論文的關係)
檔案救援
有時word檔會因為不明原因毀損,以下紹介一種救援方法
點選<開啟舊檔>
選擇你要的檔案
檔案名稱後面還有一個空白的欄位,通常是「開啟所有檔案(*.*)」。點一下「開啟所有檔案(*.*)」這個欄位,就會出現一個選單。
點選選單最下面的「復原任何檔案的文字(*.*)」